◎费腾 文/图
驻村信息
费腾: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派驻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第一书记
2023年8月30日,单位派车把我送到了呷尔镇。我站在街边,看着单位的车慢慢消隐在蜿蜒山路的尽头。“费书记,走了,带你去华丘村上看看!”镇党委书记兰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回过了神,我连忙应了一声:好。随即,我在心里想道:“华丘村,这个藏语意为‘鹏背上的山乡’的地方,我来了。”
酥油茶暖人心,扎下“华丘根”
初到华丘村,省地调院派驻的前任第一书记田明才帮了我不少忙,带着我熟悉村里的情况、熟悉驻村工作、认识镇村干部,前前后后跑了两个多星期才离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学会了驻村干部必备的技能之一——“蹭饭”。初时,自己还不好意思,甚至有点尴尬,但很快就被乡亲们的热情所融化。于是,我尝试着真正把自己当成华丘村人,天天到老百姓家里拉家常,见到谁都是“阿哥、阿姐”,像海绵一样汲取村情,没事就到田间地头逛逛……终于,我成为了村里的一员,人也变黑了。老婆笑话我:“你这模样回单位跟领导汇报工作的话,什么都不用说,就往那儿一站就行!”我只能嘿嘿地笑着。
携手渡难关,情系“困难户”
驻村工作,不仅要“身至”,更要“心入”,尤其是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去年10月,村民达娃志玛焦急的电话牵动了我的心。她正在读大三的女儿青梅突发免疫性脑炎,昏迷一周,医疗费近7万元,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我立即按程序将其纳入监测户,并迅速协调落实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和低保政策,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撑起希望。
令人揪心的是,青梅虽在半个月后苏醒,却暂时无法控制言行,恢复期的青梅常常用妈妈的手机给我打电话。“费书记,你要给我买奶茶,明天就拿过来!”“好,等你好了我就给你买过来。”
当得知青梅恢复良好,我立刻前去“奔现”。志玛大姐兴奋地喊着:“青梅,你最喜欢的费书记来了!”只见小姑娘羞涩地走出来,依稀记得自己之前的“胡言乱语”。我笑着打趣:“这下终于见到真人了哈!”看到曾经重病的女孩能重新站立、说笑,那份欣慰难以言表。如今,在大家的持续关爱下,青梅的生活能基本自理,预计今年9月就能重返校园。这段跨越病痛的“特殊交流”,成了我驻村工作中最特别也最温情的“网友”故事。
近两年来,为困难群众落实政策补贴、申请临时救助,为贫困学子争取教育帮扶,联系派出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已经成为我的日常。每当村民们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道谢时,那份沉甸甸的满足感,便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与动力。
芍药绽新篇,铺就“共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初来时,华丘村虽有近300亩芍药,但面临规模小、技术弱、链条短、信心不足等困境。如何破局?我探索推行“党建+产业”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强组织,推动村“两委”与龙头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干部赴企业学管理,企业高管进村当“顾问”,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村民吃下“定心丸”,种得安心;聚民心,通过“昼访夜谈”“民情恳谈会”倾听民意、凝聚共识,同时组织村民代表赴成都、雅安等地考察学习,破除“等靠要”思想;谋长远,联合科研院所,编制《华丘村芍药产业五年规划》,确立“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发展路径,擘画清晰蓝图。
我们整合村民闲置土地,交由村集体和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年土地流转租金达45.1万元,惠及167户(含脱贫户11户)。同时,组织村民参与芍药种植、管护、采收,年务工收入达50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至2024年底,华丘村芍药种植面积已突破6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历史性地突破300万元大关!分红当日,村民们喜气洋洋地在村小学操场上排起长队。村里的老党员紧握着我的手,眼中噙满热泪:“自从你来了,大家生活都有盼头了!”这朴实的话语,是对我所有付出最珍贵的回响。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芍药花开富万家”,华丘村的蝶变,是汗水浇灌的果实,是党群同心的结晶。如今,漫步村庄,沁人心脾的芍药花香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萦绕,生态美景与产业兴旺相映生辉。以情为根、以花为笔,一幅情暖意浓、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华丘的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