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30日,乡城县人民法院锚定全州法院差异化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契合点,联合公安、检察、住建等部门以及镇、村两级干部,在仲德村举行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揭牌仪式。这是继去年千年“胡桃王”司法保护令设立后,该院聚焦生态文旅价值保护、转换而推出的又一举措,也是对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室”联动运行体系的持续完善深化,以司法实践助力村庄留白、留绿、留璞。
“该司法保护令对拆除、损毁、刻划、涂污等8类破坏传统村落建筑和周边古树名木的行为予以明令禁止,为村民和游客亮明法律及道德‘红线’,为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再添务实举措。”仪式上,仲德村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室”负责人尼庆芳说。
针对群众认识盲区和工作薄弱环节,该院干警在白色藏房下、田间地头就地开展法治宣传,发放《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指南》《传统村落保护司法案例汇编》等宣传资料,结合典型案例解读宣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非法采伐古树、擅自拆除传统建筑等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守好“致富家底”。同时,针对普遍关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等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指导,鼓励群众争当古树名木、传统村落的“观察员”“守护者”。
据悉,该院通过前期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仲德村古树分布、传统建筑保存现状及日常管护难点,指导2个村民委员会修订村规民约,特别新增了“爱护古树名木”“保护传统村落”等相关条款,促进司法刚性要求与村民自治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助推司法机关、行政主体和群众紧密联系,推动形成各司其职、整体发力、系统保护、科学利用的良好工作局面。
“我院积极融入乡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大局,因地制宜打造2个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室’,两年来加快完善机制、强化联动,取得了实质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将‘党建+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先进示范’创建、和‘枫’润家家事审判品牌建设与‘法官工作室’提能增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努力把保护举措转化为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护航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法治和美乡村的实际成效。”该院负责人表示。
尼庆芳 杨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