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4日

新婚之日入雪域 藏家酿出致富蜜

养蜂培训现场。

◎田石潇 文/图

驻村信息

田石潇:共青团四川省委派驻巴塘县中咱镇雪波村第一书记

2023年7月1日,那个与结婚证温度交织的特殊日子,我接到了驻村通知。未婚妻攥着烫金国徽的红本本,指尖在封皮上轻轻摩挲,眼底盛着星光般的坚定:“去吧,我等你回来办婚礼。” 她眼中的理解与支持,成了我奔赴远方最温暖的牵挂。

318国道上,碎石在车轮下噼啪迸溅,海拔仪指针攀升向云端。后视镜里,城市灯火渐渐模糊,化作天边若隐若现的星光。当汽车翻过最后一道山梁,雪波村撞进我的眼帘。夕阳为藏房镀上金边,村民们手捧哈达的剪影在暮色中舒展成春风。寒风吹动五彩藏袍,也拂落我眼角滚烫的泪。

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这里不是异乡,是即将深耕的土地。我在内心默默许下承诺:在这片神圣的高原上,我将用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甜蜜事业:悬崖上的产业突围

在土登家初次品尝雪波蜂蜜时,那罐蒙尘陶罐中的金黄蜜糖,裹挟着格桑花的芬芳,瞬间让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之光。抬眼望去,云雾缭绕的崖壁上,野生中蜂正忙碌地酿造着大自然的珍贵馈赠。

秋日的暖阳下,经过民主推选的十二位养蜂能手,专注地检查着团省委捐赠的600个新蜂桶。布泽老人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杉木的每一处接缝,嘴里不停称赞:“好蜂桶才能酿好蜜!”那认真的模样,满是对养蜂事业的期待。

在团省委的大力帮助下,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陈桂均来到我们村,现场指导村民养蜂。他带来的那个改装电饭锅,竟成了神奇的“引蜂神器”。当蜂蜡在锅中咕嘟冒泡,甜香四溢,很快就引来了第一批“侦查蜂”。我们顺势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明确收益按65%归农户、30%归村集体、5%作为发展基金进行分配,并借助市场主体进行包装销售,让雪波蜂蜜通过“832平台”走出川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一场雪落下之前,村上的养蜂产业已颇具规模。那个退役的电饭锅被擦拭得锃亮,铺上红绸衬底,锅盖上醒目的藏文“感恩”二字,无声地见证着这段甜蜜事业的起步。村民们围聚在它周围,热烈讨论着来年的计划,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旧貌新颜:美丽乡村的蝶变

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雪波村清晨的宁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正式拉开帷幕。八十岁的拉姆奶奶拄着拐杖,站在路边,用藏袍袖子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感慨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赶上铺柏油路的好事……”

改变如春风般,悄然拂过雪波村的每个角落。修葺一新的藏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便准时亮起,照亮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嬉戏,他们长长的影子在崭新的柏油路上欢快地跳跃。最让村民们自豪的,是新建的小型加工坊。团省委捐赠的青稞炒货机和蜂蜜榨取机高效运转着,金黄的青稞粒在滚筒里欢快“舞蹈”,刚采收的蜜脾顺利完成过滤灌装,空气中交织着青稞的焦香与蜂蜜的甜腻,满是丰收的喜悦。

情满雪域:驻村岁月的回响

时光飞逝,转眼驻村工作已进入最后倒计时。晨雾中的雪波村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红顶白墙间,炊烟袅袅升起,柏油路像一条银色的链子,串联起藏房、村委会、加工坊和藏香猪养殖区。老支书扎西端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走来,茶香在晨风中飘散。“这两年的变化,像做梦一样。”他感慨万千。我点点头,回忆起初来乍到时,连一句“扎西德勒”都说不利索,如今却已能和村民们共唱祝酒歌,甚至能准确辨出不同季节蜂蜜的色泽。

走向村委会时,路灯下的孩子们追着喊:“干部叔叔!”他们的笑音撞碎在雪山上,化作我藏地手札里最清亮的标点——不是句点,是延续着希望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