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鲁
没有累死的蜜蜂,只有冻死的苍蝇。老一辈人讲的没错呀,乌格你看,这么冷的冬天,小蜜蜂们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吗?
曲木嘎给儿子小乌格戴了个面罩,一边轻轻打开一只只蜂箱的活动盖板,给蜜蜂们添加一些白糖作食物,一边给乌格讲着一些养蜂的道理。
今天是一个晴和的、阳光充足的日子。乌蒙山刚刚下了好大一场雪,现在大雪初霁,风也住了,明媚的阳光把远处山峰上的积雪照耀得明晃晃的。阳光洒在地堰边和龙眼树下的每一只蜂箱上,金色的光斑在蜂箱盖上跳动着,好像在轻轻敲叩着盖板,唤醒里面的小蜜蜂们:“喂,小家伙们,快醒醒啦,出来晒晒太阳哟!”
曲木嘎守护着他的每一只蜂箱,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妻子阿依扎和儿子乌格一样细致和用心。每年入冬后,他把蜂箱拉回来,选定暖和的位置后,再在每只蜂箱底下铺垫上厚厚的稻草、包谷秸、谷壳,蜂箱四周也要用稻草围起来,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透气。下雨落雪的日子,他还要在蜂箱上面盖上塑料布、蓑衣什么的,遮挡雨雪。
“哇,阿爸,小蜜蜂都醒了,都在争着吃白糖哦!等它们吃饱了,会不会咬我呀?”
蜜蜂过冬的时候,喜欢在蜂巢里互相拥挤着,紧紧抱成一团。这样越是互相靠拢、结团越紧,互相之间的密度增大了,也就不容易挨冻了。看来,小蜜蜂们也懂得“抱团取暖”哟。
“放心吧,乌格,现在是冬天,蜂子不会咬你的。”阿爸一边熟练地给蜂箱做检查,一边告诉乌格,“在春天和夏天,蜂子也不会轻易螫人。除非人们招惹了它,让它以为自己会受到伤害,它才会螫人。”
“就是说,蜂子是为了保护自己,才螫人的?”
“是这样的。不过,蜂子也挺可怜的,你晓得吗,它只要一螫了人,自己的力气和生命也耗尽了,就活不了几天了。”乌格第一次知道,原来小蜜蜂有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春天、夏天和秋天里,曲木嘎几乎每天都会“巡视”他的每一只蜂箱,仔细察看蜂箱有没有腐烂和破损的地方,还要察看有没有大黄蜂窥伺在蜂箱缝隙边,准备干坏事儿。原来,大黄蜂“好吃懒做”,自己不会酿蜜,却喜欢干些偷吃蜂蜜、甚至咬死小蜜蜂的勾当。所以,养蜂人没有不讨厌大黄蜂的,都把大黄蜂看作蜂类的“霸凌者”和“侵略者”。
冬天里没有什么花粉可采了,可不能让蜂子们饿着,所以得给它们喂一些白糖增加营养。除了白糖,也可以多给它们留下一些蜂蜜。只要递进去一点白糖和蜂蜜,它们就会你争我抢的。食物和运动,都能给蜂子们增加热量,所以也就不怕寒冷了。
曲木嘎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彝族汉子,是阿依扎眼里的好丈夫,也是乌格心中的好阿爸。从把美丽善良的阿依扎娶回家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阿依扎生活得幸福开心。有了儿子之后,他晓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他暗暗发誓,不仅要让妻子阿依扎衣食无忧,还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乌格创造足够的条件,让他上学念书,能念到什么时候就念到什么时候。
阿依扎曾说,乌格将来要是能像老毕摩爷爷那样“有学问”,就心满意足了。曲木嘎听了,却不以为然,连忙纠正阿依扎说:“‘大树不生石夹缝,青苔不长火塘边。’阿依扎,你就好好等着那一天吧,等着我们的乌格念好了书,带着你走出乌蒙山,去看看外面的大天地。”
“我看你是一年四季放蜂子,把自己的心也放野了!”阿依扎故意嗤笑他说,“野得连乌蒙山都容不下你曲木嘎了!”
阿依扎差不多说对了一半。不单单是追赶着花期放蜂的原因呀!这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多的好政策,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也响遍了乌蒙山的每一条山箐、每一座村寨,曲木嘎那颗盼望着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向往着山外世界的心哟,确实也越来越“野”了!
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心越来越“野”了。放眼看看所有生活在乌蒙山区的人家,看看全国每一处偏远的山乡,和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山区角落里的村村寨寨里的人们,谁的眼界,不是越来越开阔、越来越高远?谁的心,不是越来越有新的奔头、越来越变“野”了呢?谁还愿意沉睡在过去的苦日子、穷日子里,而不醒来呢?
山花烂漫,号角响处,给乌蒙山中无数个像曲木嘎这样的养蜂人,带来了四季如春、繁花似锦般的好机缘。只要有花期、花海追着跑,在曲木嘎看来,就是再远的远方,也不在话下啦!
高高的乌蒙山哟,山脉连绵,山岭逶迤。这块总面积约有11万平方公里,生活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毗邻地区近40个县(包括市、区),总人口约有2000万的水土,就像一个多民族亲如一家,一起耕耘、一起守护的大家园。丰厚的植被、繁盛的花田,还有清澈的雪水河、山泉和小溪……养育了多少勤劳的好儿女!
不说别的,单单是像曲木嘎这样的养蜂、放蜂人,各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十几万人,上百万的蜂群吧?
曲木嘎和乌蒙山区大多数养蜂人一样,常年养殖的都是一种学名叫“中华蜂”的蜜蜂。这种蜜蜂与其他蜂种,例如意大利蜂相比,个头更小,也有较强的耐寒能力,所以更适合在山区和高原上的零星花源环境里生存。
乌蒙山区到处都是苹果园、荔枝林和龙眼林,漫山遍野的山花就更不用说了。除了落雪的冬天,曲木嘎的蜂箱,一年四季能在山上摆放三个季节。春蜜的花源以苹果、龙眼、荔枝和油菜花、荆花为主,夏天的蜜就靠满山遍野的野花和各种野生药材的花朵了。
没有养过蜂的人,想到和看到的,往往就是四季如春的花田、花海,就像阿依扎刚认识曲木嘎的时候,想象着他每年追赶着美丽芬芳的花儿跑,是多么的“好耍”。其实呢,养蜂和放蜂的辛苦,只有养蜂人自己最清楚。所以,曲木嘎经常给乌格讲:“甜言蜜语最现眼,勤快苦干背后知,要当一个合格的养蜂人,你得比酿蜜的蜂子更勤快。”
风里来雨里去,天蒙蒙亮就顶着星星爬上山坡、钻进山箐,晚上再顶着银色的月亮回到村寨、回到临时搭起的棚子里,餐风宿露且不说,光是收割蜂蜜就不那么简单,得小心翼翼地做上十几道工序,而且全部靠手工完成。
“你吃的苦头有多苦,蜂子给你酿出的蜜就有多甜哟。”这是曲木嘎多年来从养蜂的日子里品味出来的真知。
和乌蒙山上老一辈的养蜂人不一样,曲木嘎头脑活泛,喜欢学习。有一年,他不知从哪里无意中听到说,乌蒙山区有名的“养蜂大县”四川省古蔺县,那里的养蜂人,随便叫出一个名字来,都称得上是“土专家”。曲木嘎心里痒痒的,前年春天就特意翻过好几道山岭,带着二三十只蜂箱,去了古蔺县的双沙镇,找到了那里的一位有名的养蜂“土专家”陈师傅,虚心向人家请教。
曲木嘎真是一个勤快人!他在陈师傅的蜂场边搭了个窝棚,住了一个多月,一边照看自己的蜂箱,一边也去帮人家干些杂活儿,给陈师傅打打下手。结果还真取到了不少养蜂的“真经”。
陈师傅告诉他说,古蔺这边的蜂农都习惯“坐地养蜂”,这样其实并不好。坐地养蜂,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周边的“花源”,也浪费了不少的资源。“所以呀,曲木嘎兄弟,你要有信心,继续追赶着花期跑。累是累点,苦是苦点,但你割到的蜜,定准是好蜜哟!这叫作啥子你晓得不?”陈师傅笑着问道。
“叫作啥子?”曲木嘎不解。
“这就叫‘追花夺蜜’嘛!”陈师傅开导曲木嘎说,“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你坐在那里不追不赶,啷个办嘛!”
陈师傅还给曲木嘎指点了好多新的“花源”:“你们昭通那里是苹果之乡,苹果园多得很,我们古蔺这边柑橘多,柑橘蜜可是古蔺的好蜜哟!啥子时候你还可以去古蔺河、赤水河两岸摆上个一季两季的,那边荆条花多,‘荆花蜜’也很好!”
曲木嘎给陈师傅介绍了乌蒙山区的“苹果之乡”洒渔镇四周,满山满坡都是苹果园的景象。陈师傅听了,兴致勃勃地说:“要得嘛,等下一个春天,我也要改改坐地养蜂的老习惯,把蜂箱拉到‘苹果之乡’去摆一摆。”
“陈师傅,我们彝家人常说,‘野花开的地方蜜蜂多,养蜂人多的地方办法多。’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在洒渔那边的苹果树下等你哟!”
“要得,要得!”陈师傅还建议曲木嘎说,“好兄弟,你最好再扩大十来个箱子,自己忙不过来,就再找个养蜂的,一起搭伙搞起嘛!十口箱子能伺候,一百口箱子也一样伺候嘛!”
“陈师傅的心,怎就这么大呢?”曲木嘎暗自想了好半天,觉得光凭这一点,自己就得好好向这位“土专家”学习。“同样是养蜂人、放蜂人,差距怎么这么大呢?”想到这里,曲木嘎略带自嘲地在心里说道。
冬天里的阳光,像金子一样珍贵。
快到晌午了,曲木嘎带着乌格,还在龙眼树下忙活着。父子俩一边干活,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时,乌格看见阿爸用小铲子铲掉了蜂箱里的一些蜂巢。乌格不解,就问阿爸为什么要铲掉它们。
曲木嘎说:“这是公蜂的巢,一只蜂箱里,公蜂不能太多,不然就会‘天下大乱’。公蜂不会出去采花粉,只负责‘传宗接代’。所以,如果公蜂多了,再多的工蜂也养不起它,酿出的蜜都会被公蜂们吃掉了。来,乌格,你也铲一下试试,用力要轻点哦!”
乌格接过铲刀,学着阿爸的样子,轻轻地铲着公蜂的蜂巢。
“阿爸,等我长大了,就帮你一起去养蜂子、放蜂子好不好?”
“哦哟,我的小乌格,这可使不得!你可不能走阿爸的老路!”曲木嘎一听儿子的话,赶紧说道,“绕着瓦檐飞的,不是瓦雀就是燕子,鸟笼子里也飞不出山鹰来。我的儿子,将来可不是要跟着阿爸养蜂子、给阿妈打年柴的哟!”
“那我做什么呢?要不就跟着毕摩爷爷学习种苹果吧?”
“苹果也不用你种!你要给阿爸、阿妈好好上学念书,念好多好多的书,以后还要飞出乌蒙山,到昆明念书,到上海、北京去念书!”
曲木嘎说:“乌格,只要你能把书念好,以后不论你去哪里念书,阿爸都会追着你,把蜂子放到你念书的地方。”
“还要带上我阿妈哦!”乌格强调说。
“还用你说?”曲木嘎笑得咧歪了嘴,说,“那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