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7日

昌台来客庄园的蝶变之路

夜色中的庄园。

庄园里的黑帐篷。

◎谢富贵 彭措正玛 文/图

在白玉县阿察镇,一座历经两个月精心改造的 “昌台来客庄园”惊艳亮相。这是阿察村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不仅盘活了旅游资源,更在家门口搭建起就业增收平台,成为撬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支点。

6月30日,在昌台来客庄园里,身着藏袍的村民穿梭在错落有致的黑帐篷间,奶制品工坊传来阵阵奶香,这片曾陷入沉寂的土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昌台来客庄园坐落于甘白路段,主要由帐篷搭建而成,是集民俗体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综合体。园内设有饮食区、茶楼区、水吧区、住宿区、洗车区、台球区,还能体验奶制品制作。在这里,既能品尝地道美食、体验民俗文化,又能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享受一站式休闲娱乐生活。

然而,这座曾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庄园,因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响应滞后,逐渐陷入运营困境。转机始于今年4月,阿察镇党委、政府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理念为指引,依法收回庄园经营权,启动系统性改造升级。

据白玉县阿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以激活乡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总投资70余万元,村民通过自筹13万元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项目建设。改造后的庄园交由阿察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运营,实现从“政府主导”到“村民当家”的模式转变。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家人,现在家门口就有稳定收入!”阿察村村民卓玛在庄园就业获得劳务收入,她正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感慨。

改造后的庄园打破单一经营模式,不仅设有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还创新性开发特色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走进庄园,奶制品加工坊里,村民们熟练制作着发酵酸奶、奶渣等传统美食;夜幕降临,黑帐篷前锅庄舞欢快上演,身着藏袍的村民载歌载舞……目前,庄园已吸纳27名本地村民就业,涵盖客房管理、文化讲解等多个岗位。“一专多能”的工作模式,让村民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实现多渠道增收。

“昌台来客庄园”的转型,是阿察镇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的重要一步。通过深度融合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庄园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附加值。游客清晨可在观景台赏壮丽日出,上午体验奶制品加工制作,下午于台球厅休闲娱乐或在咖啡厅品尝特色咖啡,夜晚享用藏式特色美食,全时段、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有效拉动二次消费。

庄园还与周边合作社建立原料直供关系,奶制品加工厂原料全部来自本村养殖户,餐厅优先采购本地种植的青稞、蔬菜,形成“庄园+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未来,我们将串联草原牧场等资源,打造高原特色旅游环线。”昌台来客庄园负责人满怀信心,“这里不仅是休闲娱乐的目的地,更要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文化传承的核心枢纽。” 从困境突围到振兴样板,昌台来客庄园的蜕变,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