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双
“我爱你1314。”7月3日,G350炉霍“1314爱情专线”打卡点甜蜜氛围四溢,游客纷纷在这里定格幸福瞬间。而在打卡点的另一边,升级改造正在进行。施工图纸上,停车场、步游道、乡村美食坊等景村一体的网红文旅业态,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锦江帮我们吸引来了游客,现在又帮我们留住游客,今年9月就要完工了。”望着施工现场,仁达乡居民达瓦笑意盈盈,眼神中满是期待……
2023年,炉霍县被列为欠发达县域。锦江区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开展全域结对工作,探索出党建帮扶全新模式,高质量推进65个帮扶项目落地,构建起覆盖全领域、衔接多维度的可持续帮扶体系,助力两地在协同发展中迈向共同富裕。
党建引领—— “红色纽带”牵两地
6月,一场场帮扶行动在锦江与炉霍间火热开展:锦华路街道与朱倭镇党员干部携手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以红色精神凝聚发展共识;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小锦官驿分校党总支先后奔赴炉霍县,为当地学校送去优质教育资源,以送教活动架起知识桥梁。
“我们以党建为纽带,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胜势。”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张情介绍,通过建立街道社区与乡镇村“一对一”结对机制,推行“党建+帮扶”,确保每个帮扶项目都由党组织挂帅、党员骨干领衔,实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这一创新机制正催生出丰硕成果:在东湖街道党工委帮扶下,上罗柯马镇的“沙棘”饮料亮相“东光赶场”活动,通过开设“锦绣炉霍”销售点,引导辖区企业借助“四川消费帮扶网”等平台采购,实现消费帮扶超100万元,为炉霍特色产品打开更广阔市场。
组织联建也成为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锦江区与炉霍4个乡(镇)党委、8个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建共建,推动两地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资源共享。
从结对共建到消费帮扶,从教育支援到党建联建,每项举措背后都有着坚实的顶层设计支撑。锦江区成立托底性帮扶领导小组,制定《锦江区托底性帮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并会同炉霍县编制 2023-2027年帮扶工作规划,为两地协同发展筑牢制度根基,推动帮扶工作行稳致远。
创新发展——
从瓦达样板到全域繁荣
六月的瓦达村翠色如浪,炉霍崩科民居错落有致。四川省美术家协会15位画家架起画架,将眼前美景定格于画布;夜幕降临,日月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踏歌起舞,热情迎接八方来客……这座由锦炉共建打造的重点帮扶村,正绽放出独特的乡村振兴魅力。
“自2021年起,锦江区投入320余万元,以‘党建+企业+农户’模式为核心,全力激活瓦达村新产业新业态。”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黄亚平介绍,当地不仅建成集服务、活动、展示于一体的“一中心两广场”党群服务综合体,还完成15户民居标准化升级改造,引入民宿酒店、藏式餐厅等业态,实现基础设施“硬件”与公共服务“软件”双提升。
如今,瓦达村成功蝶变为3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 首批精品示范村。
“我是第四次来这里了,美景依旧,基础设施却越来越完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龚仁军的感慨,道出了瓦达村的变迁。而这份蝶变,正从瓦达村辐射至炉霍全域。
在城区,秋日河旅游产业能力提升项目已圆满收官,一座融合时尚、音乐、艺术、餐饮及潮流零售的地标性商业旅游街区已然落成,成为炉霍新的网红打卡地;秋日河沿线景观焕然一新,乡村大舞台节目纷呈,周末集市货物丰富,广场上大家跳起欢乐的锅庆庄,呈现出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
2023年以来,锦江区累计投入超1亿元产业帮扶资金,落地22个产业项目,不仅推动高原现代农业、牦牛产业提质增效,更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特色茶产业、打造文旅商圈等组合拳,为炉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帮扶——
医教协同绘新篇
“下个月就要迎检,在罗熙平的帮助下,所有迎检材料和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我们对创建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充满信心!”炉霍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所吉语气坚定。这份底气,源自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罗熙平带来的系统性帮扶。
初到炉霍,罗熙平深入调研当地医疗现状后,迅速将工作重心聚焦于疾控体系建设。走进如今的炉霍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实验器材分区有序摆放,两名实验技师正熟练操作仪器。
“在锦江的帮扶下,我们不仅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还通过‘师带徒’模式,大幅提升了团队专业水平。”所吉介绍。
这仅是医疗帮扶缩影。锦江区通过设备升级、技能培训、“组团式”支援,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助力300余人就业,协调捐资捐物700余万元。
锦江区川附中外国语学校与炉霍县上罗科马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教育帮扶同样成果显著。“首届艺考班8名赴南充集训的体育生中,5人本科上线。”炉霍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吕露的话语,道出了教育帮扶的成果。
锦江区以全域结对为核心,推动17所中小学幼儿园与炉霍县16所学校实现“校对校”帮扶全覆盖。“我们根据双方学校实际需求,专人负责,共同商议制定‘一校一方案’,确保帮扶精准有效。”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董亚伟介绍。
2024年,锦江结对学校交出亮眼“成绩单”:锦江派出68名骨干教师送培送教19场,组织30场学生交流活动,培训炉霍教师超1000人次,并深化“组团式”支援,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发动社会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向炉霍学校捐赠物资90余万元。
从党建引领到产业振兴,从民生改善到教育医疗升级,锦江区与炉霍县并肩奋斗的每一步,都在镌刻结对帮扶的坚实足迹,书写共同富裕的时代华章。这条跨越山海的“红色纽带”,串联起一个个落地生根的帮扶项目,汇聚成一项项普惠民生的务实举措,持续激发两地发展活力,携手迈向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