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州的草原既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绿色脊梁”,也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我州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航向,以科学治理守护生态本底,以法治手段筑牢保护防线,以文旅融合激活多元价值,为高原草原高质量发展擘画出生动图景。
科学治理,成效持续显现。聚焦退化草原、沙化土地等重点区域,指导石渠、德格、甘孜、理塘、色达五县率先试点编制草原保护利用规划,大力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工程,采取免耕补播的方式种植多年生优质饲草,助力全州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投入资金7.7亿元,完成退化草地治理406.7万亩,鼠虫害防治1578.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保持在85%以上。
依法治草,夯实保护根基。严格草地用途管制,建立每月会商制、要素保障清单制、服务监管制“三项机制”,常态化开展林草综合执法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今年来,全州依法审核审批建设项目83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6起,办理4起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助力文旅,释放多元价值。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草原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生态+文旅”深度融合,培育以草原风光为主的旅游景点。甘孜县的“甘孜草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红色草原,毛娅、泥拉坝、塔公、格木草原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草原”,洛绒牛场、伍须海草原被评为“五大最美草地景观”。
州林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