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9日

板上发电 板下养牛

乡城“光伏牛”点亮 高原绿色融合新路

一片片光伏板和悠然自得的牦牛相得益彰。

“光伏牦牛”正在啃食牧草。

本报讯 乡城县正斗乡的广袤高原上,一片片蔚蓝的光伏板构成壮观的“能源海洋”。而在这片“海洋”之下,一群特殊的“居民”——悠然自得的牦牛,正成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被称为“光伏牛”的生灵,不仅承载着藏族牧民的传统生计,更生动诠释了清洁能源产业与高原生态农业创新融合的绿色发展实践。

正斗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理想之地。随着乡城贡札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重大工程相继落地,昔日的草原披上了“蓝色铠甲”,年发电量可达数十亿千瓦时,为千家万户输送清洁电力,显著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平单轴跟踪+固定式+柔性支架”复合结构,使土地利用率提升30%。同时,抬高光伏板支架至2米,板间保留3米间隔,独特的“草光协同系统”在保障光伏板高效发电的同时,为板下空间营造了适宜牧草生长的微环境。阳光透过缝隙滋养大地,使得光伏板下的牧草反而比普通草场更加丰茂,为牦牛提供了优质的天然饲料。

当地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优势,将传统的牦牛养殖“搬”进了光伏电站。牦牛在光伏板的荫蔽下自由觅食、休憩,既避免了高原强烈的日晒,又能享用到营养丰富的牧草。这种“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立体模式,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畜牧业的完美互补。理塘鹏飞公司积极响应乡城县政府的号召,将400头牦牛引入光伏牦牛养殖基地。

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在土地流转、牧草种植、牦牛托管、肉牛销售四个方面让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受益,实现了生态与农牧产业融合的典型,推动牦牛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企业化、标准化转型。

乡城“光伏牛”的创新实践,成功架起了现代科技与高原传统、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桥梁,为高海拔地区乃至全国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乡城样本”。

袁姣 刘跃 泽仁扎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