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铁: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派驻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石头沟村第一书记。
◎罗铁 文/图
3月10日,九龙县乌拉溪镇石头沟村的早晨还带着寒意,我正在村委会整理资料,手机“嗡嗡”振动起来,是村民苏布歪的妹妹发来的消息:“石油书记,我姐姐手术恢复得很好,卡莎莎(彝语:谢谢)!”
看着这条用彝汉双语写的信息,我的心头涌上一阵暖意,急忙回复:“不用谢,请苏布歪放宽心,好好休养,经济方面组织会积极申请政策支持。”
2023年9月,作为一名“95后”石油技术人,我被选派到公司定点帮扶的石头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我便有了个新称呼——“石油书记”。
从“石油人”到“村里人”,我用脚步丈量民情
石头沟村是名副其实“长”在石头上的村子,全村平均海拔2600米,初到高海拔地区,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耳鸣以及失眠。但身体上的不适,远不及心里的忐忑、彷徨,复杂的村情、听不懂的彝语,一度让我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我告诉自己,发愁不如踏实做事。白天我挨家挨户走访,晚上就埋头整理资料、研究政策,全村34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我一家不落地走了个遍,也渐渐融入村里的生活。
记得有次走访完,车辆急转弯时打滑撞向栏杆,险些坠下悬崖,坐在副驾驶的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村党支部书记陈云华笑着安慰我说:“不用害怕,现在这路修了栏杆好多了。以前中石油没来帮扶时,全是泥巴路那才叫险呢!”
在彝族村工作,最大的难关是语言。为了更好地融入村民,我时常跟着手机里的彝语教学录音跟读,还给自己取了个彝族名字:罗洪石打(意为钢铁一样的男人)。
到村三个月,我已经能用彝语与村民进行简单交流,既方便工作,也拉近了距离。村民毛约呷听到我说彝语时又惊又喜:“啊波波,罗书记会说彝话咧!”就这样,通过一次次走访交心,我这个“石油来的干部”慢慢变成了村民口中的“石头沟村人”。
让山货飞出大山,我当起了“农产品推销员”
产业振兴是根本。刚到石头沟村,我就发现这里的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缺水,二是销路不畅。村里的土地零碎,花椒、水果挂果季常因缺水严重减产,看着让人心疼。
为了解决灌溉问题,我前前后后往单位跑了好几趟,终于在2024年争取到108万元资金,建起了3座蓄水池,铺设了1.6万米灌溉管道。
这下,280亩旱地变成了良田,120户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村民黄泽勇跟我说:“以前春耕缺水,两个月都干不完活。自从有了新水利设施,不到10天就种完了地,苗子成活率高了,花椒和水果挂果也比往年多,估计能增产30%。”
水的问题解决了,可山里的农产品怎么卖出去又成了新难题。石头沟村地势高,交通不便,是典型的高山村,好东西常常烂在地里。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我提出构建“计划定销、推介展销、一站直销、活动促销、数字营销”五维消费帮扶体系。我先是带着九龙县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到单位做推介,又搞了个第一书记“代言带货”的活动,化身“农产品推销员”,面对面给同事们介绍村里的花椒、蜂蜜、高原水果,精准对接需求。
为了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我们还设计了“九龙有礼”品牌礼盒,将九龙县和石头沟村的特色农产品组合包装,既好看又实用。同时,我们依托“西油商城”平台,整合茶叶、蜂蜜、花椒、高原水果等山货,打通“田间到云端”链路,让土特产搭上电商快车,从田间地头直接卖到全国各地。2023年以来,我们通过消费帮扶已经卖出了1000多万元的农产品,带动人均增收约1000元。
现在,村里的花椒、高原水果、蜂蜜再也不愁卖了,反而成了抢手货。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做乡亲们的“暖心帮手”
去年八月,我在走访中得知村民苏布歪得了重病。这个才38岁的彝族妇女是三个孩子的妈,家里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又查出肾衰竭晚期,需要做透析和换肾,突如其来的大病和高昂治疗费让一家人愁得吃不下饭。
我赶紧帮着跑前跑后。先是联系省农行,看能不能办低息贷款应急;又找到甘孜州公积金中心申请临时救助;知道她最放心不下孩子,我就给三个娃办了教育救助金,还把全家纳入了低保。
可医药费还是差一大截,于是,我发动石油人的力量,组织单位内部捐款、发动网络筹款,前前后后凑了近六万元。好在最后配型成功,手术很顺利,现在苏布歪恢复得也不错。
“是你们让我看到希望!”苏布歪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道谢,“没有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现在走在村里,常有村民对我微笑或拉着我的手说:“自从石油人来帮扶,我们村路修好了,学校建起来了,产业也搞起来了,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石头沟村,卡莎莎(谢谢)!”
驻村的日子,为困难群众争取政策补助、为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济、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组织单位连续11年开展“一对一”教育结对……这些桩桩件件关乎村民的“小事”,都是我的心头大事。
如今,石头沟村已在前几任“石油书记”的接力下脱贫,我接过“第五棒”,更要继续发扬石油人的实干精神,踏踏实实为乡亲们办事,让村里1000亩花椒园绽放致富花,让280亩小杂水果都能结出幸福果,让每个村民都能感受到好日子带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