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9日

一江奔涌兴文明

《湘江:流淌的文明》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伟然的新作。全书站在历史地理的视角,从湘江的起源、人文、风习等维度,用宏大的篇幅和深邃的意旨,精辟论述了一脉湘江与湖湘文化的深厚渊源。

◎钟芳

作者以八章四十节的体量,一路追寻着湘江悠久的历史,解构着它气韵生动的地理文化,深入阐述着这条江所蕴含的精神禀赋,展现出湘江幽远深阔的文明意蕴。

湘江,是长江的第四大支流,也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它一路蜿蜒,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六个地州市后,自湘阴县注入八百里洞庭。千百年来,湘江因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璀璨的人文盛景,而被赞誉为三湘儿女的“母亲河”。一开篇,张伟然从水文、地质、地貌等方面,条分缕析地解读着湘江的生成史。接着对沿江两岸摇曳多彩的风土人情,一并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从湘江独特的地理特征入手,从环境的造就、民风的习得、文化的传承等层面,探讨了湖南人“劲悍尚气、质直果敢”的性格蕴涵。并就湘江领域丰富而多变的方言演进,以及沿袭已久的各地风习,作了进一步的探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绮丽的湘江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绵延不绝的生命滋养,激昂奋进的思想提振,哺育了勤劳、正直、刚强、聪慧的湖湘人。循着这片文化的沃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携《离骚》《天问》,来到了沅湘流域,以“哀民主之多艰”的热忱担当,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旷世情怀,也在此深植下湖湘文化的种子。此后,贾谊、柳宗元、杜甫、王夫之等文化巨匠,相继追寻着屈子的脚步,徜徉于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湘江之畔,或凭吊千古,或托物言志,用他们雄浑的笔力,深切地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挚爱。这些文学大家,在尽情描摹湘江壮丽的自然风光之时,也用他们脍炙人口的诗章,对“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湖湘文化,一并做了全新的解读。

这是一条生命之江、热血之江、活力之江、文化之江。书中,张伟然以文化传承人的身份,细心梳理了地理湘江与人文湘江的密切关联,精心编织出一幅湖湘文化的壮阔图景。他通过详尽的史料考辨,将湘江从先秦时期的涓涓细流,逐渐成长为滋养万物、连接南北的大江的过程,娓娓道来。湘江,这条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滔滔之江,不仅是跨越山海的地理之江,更是传承湖湘文化的文明之江,沧海桑田中,它以其独有的方式,塑造了湖湘大地上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明。风霜雪雨里,湘江又以其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哺育了锐意进取的三湘子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丰富的物产,为这片人杰地灵的福地,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动力,如宋代就声名远播的稻米与茶叶,都见证了湘江流域经济的繁荣与富足。同时,湘江作为沟通岭南与中原的水道,在维系南北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此形成了湖湘地区既封闭又开放的独特气质。不得不说,这种地理上的双重性,既造就了湘人“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也激发了他们“勇于革新”的进取精神。书中,张伟然以深厚的意蕴,揭示了湘江与湖湘文化既彼此依存又相互塑造的关系。他笔下的湘江,不仅仅是三湘大地的生命之源,更是文明的起航之点,是湖湘人身份认同与情感依托的所在。芙蓉国里尽朝晖,古往今来,悠悠湘江始终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三湘儿女在此奋斗耕耘,也由此涵养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阐释中,张伟然以一种流动的视域,将湘江放置于整个中华文明史的鲜活背景下,细心考究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湖湘乃至全国的深远影响。这种跨越时空的比对分析,不仅让读者对湘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

掩卷长思,《湘江:流淌的文明》开风气之先,集学术性、可读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在普及湘江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为我们认真梳理由江而生的湖湘文化,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从更广的意义言之,本书不仅是对湘江和湖湘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庄重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