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铮 文/图
驻村信息
徐铮: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直属四川科技馆派驻乡城县洞松乡克斗村第一书记
尽管已过去10年,但我第一次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城关小学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那是2015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在乡城的巡展,当我抱着科普实验箱站上讲台,看到藏族孩子们眼里那清澈好奇的光芒,在我心底种下了牵挂。彼时的我未曾想到,这场科普活动竟会成为我与乡城十年情缘的序章。
后来,我参与乡城县科技馆规划设计,在开馆仪式上为孩子们演示机器人舞蹈,宣传讲解乡城科技馆里光伏模型……这片海拔3000米的土地,在我生命里刻下深深的印记。
2024年7月,当选派驻村干部前往乡城的消息传来,我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申请——我熟悉那片土地,深信科技的力量定能点燃希望的火种。
科技赋能
酿出高原葡萄的“甜”
克斗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平均海拔超过2800米。初到村里时,正是葡萄丰收时。本该喜气洋洋的场景,却被滞销的阴云笼罩。为了摸清症结,我到田间地头走访,仔细观察葡萄长势,并请专家对葡萄品质进行检测——甜度竟高达22度。
在葡萄园开展技术培训在村党支部副书记白木曲扎家中,我指着检测报告坚定地说:“白木书记,咱们村的葡萄甜度高,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绝佳原料!这么好的品质,不能光卖鲜果。只要引进企业做深加工,把葡萄变成葡萄酒,乡亲们的收入翻番不是梦!”白木曲扎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徐书记,您说得对!我们守着‘金疙瘩’却找不到‘金钥匙’,就盼着您带我们闯出一条路来!”
我首先想到了“娘家”省科协主导建设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天府科技云”。我把平台引入葡萄园,携手四川农业大学朱鹏副教授的团队,手把手教村民科学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积极对接宁夏高源银色高地葡萄酒庄。酒庄负责人仔细分析了克斗村葡萄的生长周期、充足日照和土壤监测数据后惊叹:“这高原葡萄天生就是酿酒的佳品!”最终,我们以4元/斤的价格签下订单,78.9万元的销售额让村民户均收入跃升至3.9万元。今年,我们更进一步,推动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为了进一步开拓葡萄深加工产业,我积极协助企业在乡城注册公司,并全力推进配套葡萄酒庄的规划建设。站在初具规模的产业园里,听着滴灌设备滋滋作响,望着藤蔓生机勃勃,我深知,科技正将这片高原沃土变成真正的“聚宝盆”。
用心用情
缓解桑登一家的“难”
驻村工作,既要兴产业,更要解民忧。在我厚厚的民情日记里,监测户桑登一家的情况,重重地写在了第一页。2014年的一场意外让桑登瘫痪,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妻子拥初柔弱的肩上:年迈的双亲、求学的孩子……初次走进他家昏暗的房间,目睹桑登艰难地伸手够桌上的酥油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
科技干部的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立即帮他们申请了1.62万元的帮扶资金,联系红十字会送去轮椅、棉被等急需物资。但这远远不够,桑登需要在家门口找到实现自我价值、增加收入的途径,思前想后,我为他找来了加工制作手工艺品的活。
我从驻村工作经费中挤出钱买来手串打孔机,又请来擅长手工艺品制作的老匠人上门指导。当桑登用粗糙的手指握住钻头,一点点学习钻孔、打磨,并独立完成第一串手串时,他的儿子惊喜地喊道:“阿爸会做手串了!”看着劳动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用双手重新编织的希望,桑登的笑容变多了。而桑登一家因为互帮互助、共渡难关,获得了甘孜州“最美家庭”的荣誉。
公益搭桥
浇灌民生希望的“花”
作为一名科技干部,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的多重使命。
要让克斗村的农产品走出深山,必须有一张闪亮的“名片”。为此,我利用驻村工作的间隙,构思设计了一款户外广告牌,绿底金纹的藏式边框映衬着雪山草甸的壮美风景,中央醒目展示着“克斗三珍”——藏系山羊、高原羊肚菌、野生松茸。广告牌矗立在进村的必经道口,浓郁的藏式风格格外醒目,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一眼就能看到。村民每每路过,都会自豪地多看两眼:“这下好了,我们的好东西让外面的人都知道了!”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今年春节前夕,我成功对接四川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为村里争取到价值9万余元的资金和物资。基金会运来了安全饮水设备,送来了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带来了助学金,准备了“清洁包”和“科技包”。为克斗村儿童发放“清洁包”和“科技包”尽管驻村的时间不算长,当看到新装的路灯在高原的夜晚闪亮,葡萄园里滴灌的水滴悄然浸润着这片土地——我想,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在这壮美的雪域高原,用我所学所长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