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 扎西曲珍
作为一名中学生,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川藏、青藏公路如两条巨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之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两路”所承载的精神,尤其是其中的民族团结内涵,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的艰苦岁月里,来自不同民族的英雄儿女们汇聚在一起。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川藏公路博物馆里,珍藏着两件棉衣,它们曾为筑路人、护路人御寒,亦是“两路”精神的生动写照。蓝色的高原防寒棉衣,见证了川藏南线的修建。川藏南线气候多变、温差极大,且地势崎岖、运输不便,历时13年才建成。在艰苦的环境下,筑路人持续推进公路建设。1963年春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勘测人员在翻越海子山时,车轮陷进积雪,冰天雪地里,队员们赶紧脱下穿着的御寒棉衣,铺在车轮下以增加摩擦力,继续缓慢向前行进,一直到凌晨他们才抵达道班房,喝上一口热水。1969年,川藏南线全线建成通车,形成了川藏公路南北双通道。
川藏公路博物馆门口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路魂”,它由解放军战士、筑路工人、藏族同胞三个形象组成,代表着在川藏公路修建中,开山劈石、修路架桥,奋勇拼搏的十多万筑路大军,也象征着军民团结、汉藏一家亲的民族友谊。
在茫茫的高原上,各民族的筑路者们甘当路石,用团结的力量铸就了这两条伟大的交通命脉。
民族团结,在两路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克服了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在艰苦的环境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如同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美丽而坚韧。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两路”精神中的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意义。在我们的校园里,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让我们传承“两路”精神,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心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指导教师: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 严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