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三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我州创新构建“浙江+四川”教育帮扶共同体,通过“体系化联动、精准化施策、长效化赋能”三大路径,推动11所受扶学校实现“质”“量”双提升。
采用“名校引领+特色共建”模式,构建“2+N”帮扶体系(浙江+四川双向资源联动N所帮扶校),建立“师带徒”“青蓝计划”帮扶机制,实现191名帮扶人才与413名本地教师结对,打造46个学科团队,形成“管理共进、教学共研、人才共育”的教育振兴共同体。
创新“分层教学+多元成才”模式,在校生规模增长55%,教师编制增加177%,艺体本科上线率提升10.59%,高职单招录取率增长37.06%。开展4450场教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317名。建成智慧教室覆盖率100%,省藏文学校实训条件实现“智能跃升”。
建立“教学五统一”标准(备课、授课、作业、测试、分析),实施“年级扁平化”管理。受扶学校本科上线率从2022年的11.81%跃升至2025年的42.9%;11校共获省级以上荣誉239项,九龙高中“四精管理”经验获国家级媒体推广。
构建“1+2+N”教研体系(每月1次大教研、2次备课、N次微研讨),开发“一课双师”等互联网教研模式,编写特色校本教材11套。建立“智慧帮扶云平台”,实现优质教案共享率100%,课堂直连覆盖率80%,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系统。
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