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22日

“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上接第一版)

在公共机构能效升级方面,引导公共机构发挥节能示范作用,建成能源资源消费监测“一张网”,将3家企业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依托色达、白玉生态补偿试点,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如今,全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96万平方公里,建成自然保护地5.53万平方公里,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3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85%以上,多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始终保持优良。

“绿”变“金”,描好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来到稻城亚丁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于是和当地老乡一起开起了民宿,今年五一期间客房全满,特别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欣赏甘孜美景。”在热光村经营民宿五年的老板刘凯笑着说。

多年来,稻城县热光村持续优化旅游生态环境,新建并翻新了村域步游道,精心打造了1.5公里长的康养步道生态文化路线;道路两侧种植11万余株花卉绿植,绿化美化面积达1200平方米;统一改造全村院墙风貌,同步开展垃圾清理与河道整治,垃圾精细化分类处理率达100%。如今的热光村,已成为游客与自然亲密相拥的惬意去处。记者了解到,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今年“五一”假期,我州再次成为各地游客的“诗和远方”。据统计,5月1日—5月5日,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37.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5亿元,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10.92%、9.25%。

生态赋能产业,雅江县松茸产业亦是亮点。2024年,当地松茸产业交易量达到1530吨,产值突破4.5亿元,占全国产量的15%,稳坐全国县级松茸产量、产值的“双第一”宝座。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对生态的执着守护。2022年,雅江县出台相关通告,在全国范围首次提出“守护松茸资源概念”,倡导“分区采摘,保护童茸”,推动松茸资源开发规范有序进行。同时,成立松茸产业协会,统筹做好全县松茸资源调查登记和开发利用保护工作。

这样“点绿成金”的例子在甘孜还有很多。从这些片段中,便能窥见当地生态与发展共赢的生动图景。

如果说农旅产业的结合,在甘孜生态底色上添上了一抹“深绿”;那么,清洁能源资源的发展则勾勒出一抹“新绿”。

据介绍,甘孜水风光热等清洁能源资源可开发潜力近2.5亿千瓦、居全省第一,全部开发后可节约标准煤16528.5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4112.29万吨。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甘孜州给出了以清洁能源为引擎的答案。近年来,我州打出一套系统“组合拳”:先后出台《甘孜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甘孜州碳达峰实施方案》《甘孜州2023—2025年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甘孜州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等文件,构建起“双碳”战略实施方案体系,为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十四五”以来,甘孜州共计实施人工造林74.33万亩、封山育林69.85万亩、退化林修复76.19万亩、防沙治沙125.59万亩;退化草地修复670万亩。若开发碳汇,人工造林和森林经营项目按30年计入期,理论碳汇量可观。碳汇项目实现从无到有,康定、色达入选省级林草碳汇试点,引进顺丰、中金“碳中和林”项目,还通过碳减排贷款等工具,带动企业减排。能源供给不断扩容,扛牢国家级“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建设任务,累计建成清洁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省网统调电站77个,上网电量逐年增长。如今,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并网、全省唯一竞价光伏电站投产等成果频出,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胜势,为经济增长注入绿色动能。

唯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即将召开,全会擘画的生态实践蓝图,是“守护绿水青山”的铮铮誓言。接下来,我们将贯彻落实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奋力续写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