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久:稻城县审计局派驻金珠镇扎冲村第一书记
◎朗久 文/图
晨曦漫过海拔3750米的雪线,将第一缕金晖洒在扎冲村的藏式碉楼上,也映亮了我胸前的党徽。作为一名95后的驻村干部,在扎冲村的这四年,是我青春里最珍贵的时光。那些沾满泥土的裤脚、磨破的指尖、写满字迹的工作日记,都成了我在这片高原热土上深深扎根的印记。
用脚步丈量民情
初到扎冲,我揣着民情日记本,穿着厚底帆布鞋,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村里97户人家,每一扇木门后都是我需要了解的故事。高原的风刮在脸上生疼,每爬高一点,呼吸就更急促一分。但推开木门,扑面而来的酥油茶香和火塘的暖意,总能瞬间驱散严寒与疲惫。头三个月,两双帆布鞋的前掌磨穿了洞,鞋帮沾着牛棚的草屑、晒场的麦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乡亲们的“小事”:多吉家的藏香猪圈围栏缺了根木桩,阿佳家的温室大棚塑料膜裂了口子……这些,就是我最初的“民生账本”。
渐渐地,帮阿若奶奶记降压药日期、清晨跟着赶牦牛、晌午帮着晒青稞、傍晚围坐火塘听老人们讲故事,甚至暴雨夜里陪着村医送药,都成了我日常的一部分。裤脚沾着泥点草屑是常态,墙角堆着磨破的手套。村口的藏獒见了我开始摇尾巴,乡亲们打趣说:“书记比自家娃还清楚院里几头牛哩!”这份用汗水和真心换来的信任,让我感到无比踏实。
用真心回应急难
去年七月,高原阳光正烈。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宁静:“书记!汪吉家油锅起火了!”我抓起外套就往外冲,远远看见汪吉家院子上空腾起的黑烟。
七旬的汪吉老人为扑灭复燃的火,不幸全身40%严重烧伤。在重症监护室外,他的妻子紧紧攥着我的手,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声音颤抖地说:“家里两个娃娃还在读书,这可咋办啊?”我的心揪得生疼。立刻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带着工作队的同志马不停蹄地跑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保险公司。那几天,办公室的灯常亮到深夜,打印机不停地吐出材料,我们对每一笔能争取的救助政策都反复核对,生怕漏掉一丝希望。当8000元救助金终于送到汪吉妻子手中时,她含泪将额头贴在我手背上,感激地说:“奥朗久(好孩子),你真是我们的‘格桑梅朵’(格桑花)啊!”那一刻,“为民服务”四个字的分量,沉甸甸地落在了我的心上——它不是文件里的宏大目标,就是病床前掖好被角,就是为救命钱跑断腿,就是让困境中的人摸到一双温暖有力的手。
用实干蹚出富路
发展的瓶颈很快摆在了面前。在讨论扩建藏香猪养殖场的村民大会上,多吉大叔拍着桌子叹气:“大车都进不来,说啥扩建都是空话!”他指的是横在村口那1.4公里的烂路。之后,我带着队员实地踏勘,卷尺量过,笔记本上记满了刺眼的数字:12公分的路基沉降、4处碗口大的凹洞、200米长的碎石滩……这些数字像针一样扎人。
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反复研究方案,图纸在办公室里堆成了小山。终于,在一个清晨,第一车混凝土运到了村口。全村老少都扛着铁锹来了!连续11天,大家昼夜奋战。我和施工队一起,要求每一公分路基都用振动棒夯实,每一块石头都码得整整齐齐。当平坦的新路正式通车那天,多吉大叔激动地把青稞酒举过头顶:“这条‘格桑花之路’,是咱们的致富路啊!”
路通了,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开了。我带着精心准备的藏香猪养殖场扩建方案,一次次跑县里、州里汇报协调。记不清修改了多少次方案,打了多少通电话。最终,我们成功为扎冲村申请到了2025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2.43万元。在村民大会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多吉大叔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我:“路通了,猪场活了,扎冲有盼头了!”这笔资金将用于新建一栋标准化圈舍,改造提升原有圈舍,添置保温设施和太阳能设备。
用治理焕发新颜
路通了、心齐了,发展的劲头更足了。看着村里基础设施一天天改善,我打心眼里高兴。还记得刚驻村时,那个只有十平米、没公厕、缺广场的简陋党群服务中心。这四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如今这里窗明几净,新建的公厕解决了大问题,文化广场成了夜晚最热闹的地方,弦子舞的旋律常常飘荡在夜空。
更大的改变,来自于治理方式的探索。我们坚持开“坝坝会党课”,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讲政策;建立了党员“双联双带”机制,40名党员结对帮扶97户群众,织密了防返贫监测网,落实了养老、医保代缴政策,累计为困难家庭争取到超过10万元的救助金。老党员崩秋抚摸着胸前的党徽,动情地说:“要让这党徽的红光,真正映到群众的心窝里。”
藏香猪养殖场扩建稳步推进的同时,村里的农业也迎来了丰收:720亩高产黑青稞示范田长势喜人,现代化收割确保了颗粒归仓;14座蔬菜大棚绿意盎然,藏绵羊养殖规模突破150头。多业并举、共同发力,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了26%。看到曾经的贫困户况沙中呷家收入排进了全村前十,土登吉称创出了自己的藏香品牌,返乡青年壮呷带着家人把农特产卖出了大山……村民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和金色的麦浪交相辉映。
暮色降临,文化广场的弦子舞曲又响起来了。我坐在新修的木凳上,翻开日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汪吉小女儿送我的画:蓝天白云下,格桑花丛掩映着崭新的藏家小楼,一位戴着党徽的姐姐在门口微笑。翻过画纸,背面是孩子用稚嫩笔触添上的新图景——满载藏香猪的货车,正稳稳驶过宽阔的“格桑花之路”,朝着远方奔驰。
望着眼前灯火点亮的村庄,与天际的雪山遥相呼应。我知道,扎冲村的故事,关于奋斗、关于信任、关于希望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而我,愿做一朵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格桑花,继续见证雪域家园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