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乡城县委 李琴
乡城这片土地从不缺少敢于以牺牲表明维护国家利益壮志的英雄儿女,少的是将那段峥嵘岁月栩栩如生再现出来的“传唱”者。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乡城英雄杨珠郎吉(又名余忠强)及其孙洛绒丁真,其曾孙洛绒桑登祖孙三代接力从军,保家卫国的动人传奇。
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0年在九龙县,一位年仅16岁的藏族少年杨珠郎吉(又名余忠强),因受当地奴隶主及匪患迫害而不得已背井离乡逃往别处。1951年,杨珠郎吉逃跑至雅安并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他才返回家乡。杨珠郎吉在血与火的锤炼中,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的他强忍伤痛击毙两名敌军、击伤一名敌军,凭借在战斗中“以一敌三”等英勇表现,荣立三等功2次。
1955年杨珠郎吉被分配至乡城一区工作,1956年又调至三区工作,1956年至1957年杨珠郎吉主动请缨前往三区剿匪,在喉结被土匪扎破的紧急情况下英勇绞杀匪徒2人,荣立二等功。此后,他便定居乡城。
杨珠郎吉于2001年去世,留下了一段热血历史,成为了乡城当地群众人人称赞的英雄。
杨珠郎吉的长孙泽仁达洼回忆时动情地说:“记得爷爷身上布满伤痕,他说那是在抗美援朝中留下的,是他保家卫国的荣耀见证。”
曾孙洛绒桑登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次曾祖父讲起战斗经历,想起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他的眼中总是满含热泪。”
杨珠郎吉的二孙子,洛绒丁真,出生于1986年,2004年参军入伍,在广西某部服役。2009年光荣退伍后,他回到家乡看望亲人,并继续发扬部队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开设了自己的餐馆,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受到当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洛绒丁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是部队教育培养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名军人的本色。”
杨珠郎吉的曾孙,洛绒桑登,出生于2002年,是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人,这个来自川西高原的藏族青年,受到家中曾祖父和叔父两代军人的影响,在儿时就充满了对军营的向往。于是在2023年大学毕业,年仅21岁的他,怀着对军旅生涯的无限向往、怀着对曾祖父和叔父军人精神的无比崇敬选择了参军入伍。
“我的曾祖父和叔父都是军人,我们整个家族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的曾祖父去世时仍有一颗子弹在体内没有取出,保家卫国的基因在我的血液中流淌,参军入伍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申请到祖国边防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梦想,用热血青春报效祖国。”2023年入伍的洛绒桑登脸庞看着稚嫩,说出的话语却掷地有声。
一家三代,跨越时空,穿上戎装,奔赴同样的使命。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祖辈扛枪御敌,无畏生死;在百废待兴的年代,父辈紧握钢枪,戍守边疆;到了新时代,孙辈响应号召,投身强军征程。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守护,这份跨越代际的爱国情怀,凝聚成永不褪色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