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 舒娅彤
两年前我踏进小学,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就在我上学的第一天,山摇地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校园原有的宁静。同学的尖叫声、老师的呼喊声、山边石块的崩塌声不绝于耳。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只有一个字:“怕!”。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次看到在学校后操场撑起的帐篷,看到盘旋在高空的直升机,看到拉着警报、闪着警灯的救护车、消防车、救援车。
在地震中涌现了大批的英雄,他们是甘宇、罗永、倪太高,他们是丧亲但仍然参与搜救的秦晓强。但今天,我不讲他们的故事,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座桥的故事。
地震发生后,土登汪秋和队友迅速集结前往一线。行进中,湍急的河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因山体垮塌,周边已经无路可走,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决定渡河。他们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借助腰间锁扣,爬绳索前往对岸,身下是汹涌咆哮的河水,急流中石头相互撞击的声音清晰可闻。土登汪秋坦言,虽然平时进行过相关训练,但他还是忍不住打颤。不过,尽管心里害怕,但没有人犹豫,因为大家都着急过河转移伤员。
渡河后,他与队友就地取材,在水面搭起一座简易木桥,为被困群众打开生命通道。当时有群众受伤严重,特警队员们四五个人分成一组,用竹竿、树枝制作拐杖和担架,抬着伤员分批次进行转移,起起伏伏的山路上,每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当抬最后一名重伤群众转移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山路难行,再加上视野变差,这一趟花费了近4个小时。庆幸的是,当天,有数百人通过这座小桥顺利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温暖是相互传递的,深夜徒步20公里赶去救援的消防员们,在灾区席地而睡,村民们自发把自家的棉被拿出来,为睡着的消防员盖上,还不忘为他们添柴、翻烤鞋垫。这样动人瞬间还有很多,就像网友说的“灾难给人带来不幸,也让人性闪闪发光。”
1935年5月,有一群勇士在这里浴血奋战,2022年9月,有一群勇士在大渡河上与生命赛跑。这就是“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这就是环环相扣的世间美好。一座桥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所有关于“桥”的故事都不应该被遗忘。
(指导教师: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教师 余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