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25日

启功的毛笔

◎郑学富

网上流传一段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视频,视频中,启功先生一边手执毛笔写字,一边讲解着执笔要领。在谈到所使用的毛笔时,启功先生说:我这笔7分钱一支,是衡水公社社员在农闲时候做的,做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在北京的一些文具店、纸店里卖,并且当成处理品。因为太便宜了,我们一次就买上一百支、二百支的。这个笔非常好使,我觉得比那些价格很贵的笔还好使。

看了这段视频后,感慨颇多。像启功这么一位誉满天下的书画大师,用的竟然是7分钱一支的毛笔,其朴实自然、谦和平易的性格令人肃然起敬。

我查了一些资料,启功先生所提到的衡水毛笔,据有关人士回忆考证,是衡水侯店村制作的,因为在当时,衡水地区能做出优质毛笔,进入北京文具市场的销售的,只有侯店毛笔。

侯店毛笔,古称“蒙笔”“象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有一年的三月三日,他路经侯店,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此笔赠送给侯店人。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所以,每年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侯店毛笔在明永乐年间开始兴盛起来。清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被选进宫内,作为“御用之笔”。1915年,侯店毛笔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奖章。上世纪三十年代,侯店从事毛笔行业的人员达700多人,几乎家家从事毛笔制作,年产毛笔500多万支,品种多达270多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侯店毛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与衡水内画、宫廷金鱼并称为“衡水三绝”。

启功先生出身显赫,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可他从不提及,更不靠“皇家祖荫”博得虚名。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时,有人给他寄来一封信,上写“爱新觉罗·启功收”,他连信封都不拆,直接在上面标注:“查无此人”。旁人不解,启功先生解释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从来就没有‘爱新觉罗·启功’这个人。”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在多方吸纳传统书法的成就上,自辟蹊径,独创一格,被世人称为“启体”。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上,还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启功先生虽然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头衔,但是他却十分谦逊、低调,他经常说:“我的主业是教师。”在他的名片上也只有两行字:北京师范大学、启功。而不像某些人的名片,光各种头衔印满了正面,名字只能出现在背面。据资料介绍,启功先生写字的桌子只有两尺见方,用了20多年。文房四宝一概不讲究名贵。所以他在视频中说:越好纸好笔写起来越感到紧张,越写不好,这个就写得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