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这是个危险信号,你必须去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7月25日,甘孜州炉霍县下罗科马乡达色村村医郎塔吉给70岁的老人仁真尼玛做了尿检。结果显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范围。
仁真尼玛患有高血压,尿蛋白预示着仁真尼玛的肾脏受到损伤。叠加他多年高血压,郎塔吉在一台机器中录入仁真尼玛的各项指标,系统自动将其标注为“黄色人群”。
郎塔吉在达色村当村医已一年多,负责村里100多户、400余人的健康管理。这400多人里,有20%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我们这里是牧区,交通不便,下乡巡诊时,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郎塔吉说,以往只能带着血压计、血糖仪等便携式基础仪器做简单检查。这些慢性病患者病程如何、是否有并发症风险、用药是否需要调整等,凭简单的基础检查无法作出判断。
2024年,在组团式帮扶力量支持下,炉霍县启动“马背医院”建设,为全县139个村卫生室配备“健康背包”。自从有了这个背包,包括郎塔吉在内的139名村医心里有了“底”。
在仁真尼玛家,郎塔吉熟练地打开背包,掏出一台主机,一个便携式的尿酸血糖检测仪、几根连接线和两盒试纸。
因省去传统大型设备中的复杂模块,只保留核心检测功能。整个背包不到5公斤,就集成了心电图、血糖、血压、血脂、尿检等十余项检查。“这里面有些项目,以往只能在乡镇卫生院,甚至县医院才能做。”谈话间,郎塔吉很快做完检查,在主机上输入仁真尼玛的身份证号后,将各项检查数据录入老人的健康档案。
郎塔吉心里更大的“底气”,来自通过“马背医院”+“健康地图”连接正在形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
郎塔吉录入完数据后,下罗科马乡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学达尔的手机上收到预警。作为“黄色人群”,仁真尼玛的档案被“提级管理”。通过手机端App,学达尔就能下达医嘱;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还可在App上申请县医院医生会诊。
60多公里外的炉霍县人民医院里,一个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县的健康地图,红黄绿三色光点正在闪动。炉霍县人民医院院长杨海说:“这是全县139个村的监测数据,每个光点代表一个村医的巡诊点。红色预警提示需要干预的异常数据,我们能第一时间调度资源。”
仁真大爷已有轻微肾损伤,必须进一步检查;曲珍大娘的心脏供血不足,需增加硝酸酯类药物;尼玛大哥有冠心病风险,随访时要叮嘱他不能喝酒……一路巡诊下来,郎塔吉胸有成竹。“以前我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病症,老百姓认可度不高,甚至感冒发烧都要往县医院跑。现在得益于正在形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乡亲们小病不出乡,对我更加信任。”郎塔吉说,“村里患慢性病的大多是留守老人,我有责任也有信心把他们的健康守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