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盛夏的白玉,格桑花开,牧歌悠扬。7月27日,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即将迎来建州75周年之际,第三届“盛德白玉·草原最牛”文化旅游季活动暨甘孜州地理标志发展现场会在白玉县阿察镇昌台日通坝草原正式启幕。
本次活动聚焦牦牛文化与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旨在全力打造昌台牦牛“种业芯片”,深度融入甘孜州“有机之州”“亚克甘孜”产业布局,深耕特色农牧与文化旅游融合文章,以产业兴农、文旅富民赋能乡村振兴。
开幕式上,代表全县16个乡镇的“白玉昌台马队”以“万马奔腾”之势拉开活动序幕。随后,《欢腾的草原》《盛德卓钦》《赞牦牛》等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艺节目相继上演,生动展现了高原儿女庆祝丰收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生活图景。
本届活动集体育竞技、民俗文化、商贸合作于一体,是展示白玉、共谋发展的开放平台。7月27日至29日活动期间,将重点举行“牦牛异地换公”、昌台牦牛科普博物馆、牦牛选美大赛、牦牛挤牛奶比赛、昌台牦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及激动人心的赛马竞技、天空跑、河曲马选拔赛与决赛等多项活动。
其中,昌台牦牛科普博物馆的正式开馆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博物馆将系统展示牦牛文化的历史脉络。其次,“牦牛选美”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评委依据牦牛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进行评选,集中展示“昌台牦牛”作为国家认证特色优势资源的优良品质。
活动中,“牦牛异地换公”补贴兑现仪式吸引了广泛关注。昌台地区一镇四乡及种畜场的23个村,将精心挑选的500头昌台牦牛种公牛(纯黑色,年龄3-6岁)汇聚现场,开展了乡际、村际及企地间的互换。这项科学干预措施旨在促进优质基因流动,有效避免近亲繁殖,保障昌台牦牛种群优良性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牦牛异地换公,可以很好的让原有牧场的牦牛遗传基因得到优化,配种以后的后代生产性能和肉质得到改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提升,能更好地促进牧民的收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罗晓林介绍道。
下一步,白玉县将以博物馆开馆和品牌保护站成立为契机,深入贯彻国省州关于推动牦牛产业集群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擦亮昌台牦牛区域特色品牌,全力打造昌台牦牛国家级原种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特色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文化旅游季活动将持续至9月,当地政府还将陆续推出多维度文旅体验,为游客呈现白玉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展现白玉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产业发展活力,为甘孜州建州75周年献礼。
全媒体记者 王凤 吴金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