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8月01日

唐卡溯源

◎刘忠俊

●传承与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唐卡的传承模式、营销模式、收藏对象都发生深刻变化。在宗教艺术品之外增加了文化传承、审美欣赏、收藏展览、销售投资、文化项目等新属性和相关机构。而在绘制、创作唐卡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方向的创新与探索。

一、民间画师的创新

唐卡培训的大量普及以及唐卡产业化引发了从业人员大增,目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唐卡画工最多的时期。传统唐卡技艺出现了全方面继承发展的新局面。许多面临消失的文献被整理,许多隐秘的绝技被挖掘。还有一些消失的画风也在逐渐复兴,比如失传五百年的齐吾冈画风。在西藏文促会等机构的大力扶持下,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整理其文献资料,许多唐卡画家在分析其画技和造像特征。还有曾经辉煌又衰弱的钦孜画派,如今也渐渐恢复生机。

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照片对唐卡造像的影响日益强大。由于“三经一疏”的制约,佛像还恪守造像度量经,但绘制高僧大德已经越来越写实。这不是少数画家的个别现象,而成为大趋势。创作性画师不仅在造型上开始写实化、夸张化、越来越强调线描的变化和美感,不断的丰富绘画技法,还在构图上、色彩上继承传统、面向当代。

一个画院就有多种画风画技,甚至一位画师就会好几种绘画风格,也逐渐成为常态。前几年兴起的“多派唐卡”就是这样的典范。“多派唐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借鉴多元风格特征、题材多样又在画面构成上崇尚“简”,让唐卡更符合现代审美。多派还善于把藏族和汉族都喜闻乐见的题材引入传统唐卡,比如“水月观音”“六长寿”等。这种开放态度得到了社会认可,越来越多的汉族题材都被画成了唐卡,也有很多新题材被画作了唐卡。

唐卡画面是佛菩萨的疆域,所以古代少有画家会在画面上留名,在背面题记的也是高僧活佛。如今大部分工作室、公司、传承人都会在画面的下部或背面题记签名、铃印,有可能是受汉画落款影响,也有可能对自家作品的鉴定。

传统唐卡画家中也有索南达杰、拉孟、甲央尼玛等创作型画家,但传统唐卡要在构思上创新还是很难,所以大部分民间画家选择从技术来突破。从前人的画面中寻找技法灵感,比照古代经典作品来作为超越的目标。从调胶调色、白描勾线、赋色点染、上金刻画各个方面都努力苛求完美。在一代代画师的复制中传承,通过群体性的努力,互相比拼、互相超越,以最虔诚的信仰来创造技艺的经典之作。近年来在各项唐卡大展中屡获殊荣的唐卡作品尺幅不大,但都将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传统唐卡尽善尽美的巅峰作品。

二、西藏新唐卡

民族美术的当代化是绕不过的话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实施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题材百幅新唐卡工程”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百幅新唐卡艺委会”提出了“唯唐、唯新、唯美”的创作理念。唯唐,要在创作中体现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包括色彩、造型、审美情趣等。唯新,就是要区别于传统唐卡,既要有题材上的创新,也要有画家个性化语言和风格。唯美,就是新唐卡的创作,要注重形式美、内容美,从视觉到精神内涵都要体现美感。

工程实施至今,已经创作了20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传承了西藏的民族审美,表现了西藏从历史到地理,从人文到发展,特别是解放以来青藏高原上所发生的恢宏巨变。这是由区政府指导的最大美术工程。

三、叙事性唐卡

明代《八思巴画传》代表唐卡的“系列山水绘画”,清代《布达拉宫修建图》代表唐卡的“叙事山水画”,这都是藏族艺术家在山水绘画方面独创的成就。近年来,雪域画家又创造出“叙事唐卡”,这种切换场景的绘画形式类似于连环画,也可以说是用唐卡审美和技法创作的连环画。

尼泊尔的木斯塘藏人画家丹增诺布(Tenzin Norbu)使用唐卡画法描绘洛域(Dolpo)的藏族以盐换粮的生活,从中体现人和动物、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些作品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来描绘,移步换景。画作出现在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电影《喜马拉雅》里而得名。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藏族绘画风格,使用了唐卡绘画的平涂和点染技法和用色方式,画面纯真质朴,带有西藏宗教文化特有的神秘和宁静。

乡城画家着着的创新之作《大匠丝路》用唐卡手法来绘制,将汉族古代科技图谱和唐卡绘画做了结合,运用长卷形式来表现南北丝路上不同民族、各种的传统工匠技艺的场景,同时描绘了海上丝路的采珠、贸易经商及造船工艺。该作品讴歌了勤劳智慧的民族特质和灿烂恢弘的中华文明。画面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唐卡画家能跳出固有的藩篱,创作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实属罕见。《大匠丝路》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也是传统唐卡绘画走进美术创作的最高殿堂。其他叙事性唐卡还有《千幅格萨尔唐卡》《三国演义》唐卡……

四、新概念唐卡

耷·琼培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集书法、绘画、诗文于一身的当代艺术家、学者、收藏家和歌者。他十四岁进入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学习佛教理论知识并在十六岁时就能独立创作精美的传统唐卡。他常思索:绘画是手脑合一的艺术,在文化信息如此开放的当代,无论评论家还是观众,都会置身于东西方艺术史中予以置评。放眼目前的唐卡画界,依然还是在临摹过去的作品,唐卡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他学习古今中外美学理论和技艺,深入内心探索佛学哲理,在此基础上开创出“新概念唐卡”。

新概念唐卡至今已创作200多幅作品,运用传统唐卡材料和绘制手法,但表达的主题或写实、或抽象。有些是古老的传说;也有耷·琼培对宗教哲学的思考;有时候也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他试图去捕捉的想法……创作动机充满灵性和自由。如果说传统唐卡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了极乐世界的“真实”模样,那么新概念唐卡则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美丽世界的门,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喜马拉雅美术的无数可能。

无论身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人类都需要“美”作为心灵的引导。当我们开启内在智慧,就会懂得的美与佛并无二致,都在引导人们与万物相亲。新概念唐卡的作为创新流派的唐卡,正在以美的名义亲近更多的人,出现在更多的地方。耷·琼培希望能够以他的经验影响一些唐卡创作者,大家可以更大胆一点,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创造出繁荣的喜马拉雅艺术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