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融媒体中心 文/图
在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的东风下,丹巴高级中学历经三载深耕,实现了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这一蜕变的背后,是丹巴县委、县政府的顶层擘画、县教育体育局的精细施策、帮扶团队的倾情投入与全体师生的同心奋进,多方力量交织成推动丹巴高中教育打赢“翻身仗”的强劲引擎。
顶层擘画 打造政府+名校协同典范
丹巴县委、县政府直面高中教育发展瓶颈,以“留生源、建制度、育本土”为核心,动员成都树德中学教师团队,以“政府+名校”模式,成建制建立丹巴“树德班”,向家长承诺高考升本率不低于90%、重点本科率不低于50%,表明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坚定决心和充足信心。2022年,首届“树德班”面向全州招录中考600分以上学生36名,实现优质生源零的突破。恰逢国家乡村振兴“组团式”帮扶政策,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树德中学帮扶丹巴高中,两股名校资源力量整合,教学样态、德育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树德中学的成熟模式执行,细到早读安排、课堂互动和课后辅导、班级活动。
倾情保障
筑牢教育发展坚实根基
在政策对接上,构建“国家组团式帮扶+成华区对口支援”双轮模式,精准链接外部优质资源;在后勤保障上,为支教教师定制集体探亲假、月度集体生日等暖心举措,配齐生活物资并改善住宿条件,让教育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在资金保障上,设立每年200万元的高中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教师工作、生活、培训保障,确保帮扶教师在丹巴工作生活期间无后顾之忧。一系列举措为教育质量跃升注入持久动能,奠定了稳固的物质与人文基础。
主动作为
构建精细管理生态体系
丹巴县教育体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顶层设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组团式”帮扶“一县一方案”,建立每半年召开一次帮扶人才座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每月召开一次帮扶工作调度会的“三个一”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推动“一课双师”“一师两课”等“双轮驱动”创新模式落地。明确“以考促教、以评促升”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将教学成绩、教师帮扶、教研成果、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纳入考核范围,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此外,常态化入校督导、教学视导,及时发现和指导整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和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深耕细作
激活教育内生发展动力
丹巴县各学校围绕“四个明显提升”的目标,以“教育理念作引领、教学研究搭平台、课堂实效为根本”的思路,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向“集体智慧”凝聚,实施“师带徒”工程,51名本土教师与帮扶团队结对,通过“嘉绒论坛”“工作室引领”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主题讲座与教学赛事,构建起“理念引领—实践锤炼—成果转化”的成长闭环。在教学改革上,推行“集体备课四定原则”与“听评研一体化”机制,探索“命题、教学、作业”三个校本化路径,形成贴合本地学情的课程体系。本校教师在各级赛事中斩获112项荣誉,彰显专业成长加速度。
成效凸显
庄严承诺践行掷地有声
经过多方发力,丹巴高中教育成效凸显,三年前“高中教育打翻身仗”的庄严承诺圆满兑现。生源质量连续数年实现大幅提升:中考文考500分以上学生由2022年的16名增加至200余人,是三年前的7倍。高考成绩连续3年实现历史性突破:2023届本科硬上线增长 500%;2024届本科上线首破40人,较2023届增幅68%;2025届本科上线77人,较2024届增幅92.5%。西绕拉姆总分623分,历史类全州第一,被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常柯以物理类优异成绩被985高校湖南大学录取,实现985高校零的突破。学校帮扶工作成效与亮点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川观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与转载。学校获评四川省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先进集体,帮扶模式获中组部、教育部肯定,成为民族地区教育振兴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