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
40年前,我参军来到东北。连队的三班长是个重庆人,个子不高,感觉细皮嫩肉,所有新兵都觉得他不像是个带兵的人。
部队搞常规军训,我的体能训练是个难题。做引体向上,我的总数却停留在个位数。“细皮嫩肉”的三班长这时出来做示范,双脚一踮,轻松上杠,双腿打直并拢,依靠腹肌与臂力上下自如……
训练结束,要回军营,三班长却叫住我,要给我“开小灶”,陪我再跑三公里。我极不情愿,参军前我没把当兵当回事,想着混几年了事,所以也不想太拼。但三班长却不想他的兵掉队,鼓励我说:“你别气馁,许多新兵到部队体能训练达标都有个过程,只要加强锻炼,体能自然会跟上去,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因为思想不通,有一阵子,我几乎成了全连的“刺头”,体能训练、射击训练、战术训练等等都不达标,班里一些兵奚落我,但我内心还是无所谓。
三班长并没有放弃,依然每天坚持陪我多跑三公里。有一天跑完步下来,我们坐在操场上,就问:“三班长,你真认为我行吗?”
三班长望着我,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望着远方,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三班长说,他刚当兵那会,就和现在的我一样,身体很柔弱,进了部队后,晨起不准点,拉练最后一个,打靶经常脱靶,经常给连队拖后腿。
当时他的班长多次找他谈心,他也承认不好,但就是难改。他的表现让连队其他战友非常不满,可是奚落和批评无济于事。有时候大伙骂急了,他干脆说不当兵了,把他开除回家吧。
有一个人拖后腿,整个连队成绩就下滑。于是,班长天天盯着他,督促他准点起床,示范打背包,陪他练长跑,训练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纠正打靶姿势。他也从被动到感动,终于有了一些长进。有一天,他向班长交心底,正是因为从小懒散,家里才强行送他来当兵,内心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所以到了部队旧习难改。本以为这样部队会遣送他回家,没想到班长像兄长一样关心他,战友们也看到他的变化,慢慢接受了他。
而真正的触动发生在后面。那年洪灾,部队奉命去抢险,其间突然发生溃堤,很多战士想都没想就跳进激流中用身躯抵挡洪水。他也想跳下去,却被班长一把拉住。班长说,你身子弱,挡不住洪流,就留在岸上。那天,班长和另外两名战士被洪水冲走,冲了好几公里才被救上岸。这一次经历让他这个新兵哭得很厉害,他身子柔弱是事实,但班长却用这种方式,用一个老兵对死神的无惧震撼了他,他终于读懂了部队,读懂了军人。
经历了生死,他这个新兵就像换了一人似的,为了强化训练,他给自己定目标,身体素质、军事素质都跃升为全连的佼佼者。两年后,新兵变成老兵,他也成了带新兵的班长。
听完三班长的故事我再也坐不住了,军人参军报国,只有心中装着大爱,丢弃心中的小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淬火锻炼,才能用坚实的体魄和勇敢的精神铸就军魂。我当即站了起来,保证今后要加强自我监督,在各项训练上迎头赶上,争取不给全班、全排、全连丢人。三班长欣慰地笑了。
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年,又一批新兵训练实弹投掷时,一个新兵在慌乱中把手榴弹投掷到两米开外,在场训练的新兵都吓傻了。这时,我们的三班长就像当年冲进激流的老班长那样冲了出去,用躯体盖住了爆炸的手榴弹……
40年后战友会,我们把相聚的地点,放在三班长的家乡重庆,且第一时间赶到三班长家里,把筹集的捐款送到三班长的父亲手中。
三班长的父亲拿着捐款,带着我们所有人来到儿子的遗像前,含着眼泪说:“儿子,这是当年的战友看你来了。明天,我就替你捐给希望工程,让孩子们长大也学你,做一个爱国爱家,勇敢无畏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