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近日,康定麦崩乡下火地村脱贫户高树尧走进自家的青脆李地,望着饱满圆润的果子挤满树梢,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高树尧已从事青脆李种植7年,种植面积达6亩,今年预计采收青脆李4000公斤,收入约4万元。
作为精心培育的特色产业,麦崩乡共种植了2109亩青脆李,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条。从田间管理到采收销售,该产业涵盖种植、分拣、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程序,有效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销售量稳步增长,不仅果农收入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也借助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
走进麦崩乡青脆李种植地,村民们穿梭林间,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一派丰收景象。在选果区,通过分选设备与人工协作,青脆李按规格、品相实现精准分级,经规范包装后集中运输,陆续送到消费者手中。麦崩乡副乡长王媛介绍:“我们的果子会分成两个品质档次。果径在3cm至4.5cm,克重约45g的为一档;果径达6cm,重70g的则为特大果。”这样的分级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为不同需求的市场提供了选择。
近年来,麦崩乡为推动青脆李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邀请州级农业专家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大力培育“孜有李”品牌,持续拓展市场渠道,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多举措推动青脆李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功打响大渡河流域特色农产品名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麦崩乡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深加工拓展等路径,持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青脆李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