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8月19日

“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

九龙百姓就医体验大升级

医生正在通过“健康甘孜”转诊平台了解患者信息。

◎九龙县融媒体中心 文/图

‌8月11日,九龙县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药械采购“五统一”工作推进会,对医共体建设、药械采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医保资金使用、支付方式改革协同、药械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维护及医疗卫生领域廉政建设等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此次会议标志着九龙县在深化医共体改革、优化医疗资源管理方面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九龙县紧抓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团队,该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自2024年12月九龙县医共体正式成立以来,依托“健康甘孜”互联网医院转诊平台及“组团式”帮扶力量,着力打通医疗服务堵点,有效解决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就近、及时、精准”的难题,逐步实现了“让患者少跑路,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

‌高效转诊平台,畅通生命通道

‌近日,烟袋镇卫生院接诊一例高度疑似宫外孕患者,医生迅速通过“健康甘孜”转诊平台将信息传至县医共体总院(九龙县人民医院)。总院妇产科团队立即响应,完成线上转诊交接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患者抵达后,对口支援医生曹凯飞团队根据检查结果,果断实施后穹窿穿刺术确诊宫外孕,并成功为患者施行了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根治效果好、恢复快,患者及家属非常认可。”曹凯飞医生介绍道,这得益于医共体高效的转诊机制和急救通道。

‌三级网络织密,“小病不出乡”成现实

‌九龙县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及61个村卫生室资源,构建起“县带乡、乡管村”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人才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医共体建立以来,分级诊疗模式运行顺畅:截至今年6月底,乡镇卫生院上转患者600余人次,县级医院下转患者300余人次,“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以前稍微复杂点的病都得往县里跑,现在镇上卫生院就能解决,省时又省钱。”群众马先生满意地表示。患者乔女士也感同身受:“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医生服务态度好,技术也过硬,我们更放心了。”九龙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涛介绍,医院通过优化挂号、检查、取药等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并加强医患沟通,持续提升就医体验。据统计,2024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总量已突破8万人次,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硬件升级+远程协作,诊疗水平飞跃

‌为提高诊疗能力,九龙县医共体大力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县医院新增了80排螺旋CT、迈瑞昆仑9彩超机、胃肠镜、生化分析仪等高端设备,乡镇卫生院也配备了数字化X光机、彩超等基础设备。“这台新引进的联影uCT768智能CT,10秒左右就能完成一个部位检查,分辨率更高,能更早、更清晰地发现病变细节,极大提升了诊断精准度”,县医院放射科主任贾泽仁对新设备赞不绝口。

同时,依托“组团式”帮扶机制,九龙县医共体与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363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的远程协作。通过“5G+远程医疗”系统,患者在县医院完成检查后,影像资料可同步传送至省级专家团队,30分钟内即可获得权威诊断报告。此外,定期邀请省、州三级医院专家前来坐诊、手术和带教,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看专家门诊”。“以往复杂点的检查手术,大家首选去成都,路途远、成本高、风险大。”对口支援医生伍福强说,“现在远程诊疗和专家下沉,群众对本地医疗技术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聚焦减负惠民,提升就医获得感

‌九龙县医共体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保障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此,该县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中采购等措施,有效降低群众就医负担。近5年,九龙县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特殊困难群体参保率动态保持100%,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了困难群众“零负担”参保。重点人群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切实减轻了就医负担,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目前,九龙县已建成“1+2+N”医共体网络架构(1个总院+2个二甲医院+多个基层机构),覆盖4家县级机构、16个乡镇卫生院、61个村卫生室,织密了群众健康守护网。该县医共体党委书记、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兰华宣表示:“我们将持续更新设施设备,更加注重人才培养,通过选派人员进修、师带徒、远程会诊、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真正受益。”

下一步,九龙县将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强智慧医院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