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8月21日

听鹤

◎宋扬

夜已深,除了鹤鸣,只间或能听到几声蛐蛐儿的浅唱,在“鹤岛”上庞杂鹤鸣声的覆盖下,那几声蛐蛐儿叫也愈发显得渺远幽深而无迹可寻了。无疑,此时此地的“鹤岛”无论多么喧嚣都是合理的。而此时,我们小区业主微信群里,业主们还在为几只夜鹰的啸叫向小区保安疯狂求助。原来,我们小区的树高大茂密,引来几只夜鹰,小家伙们的生物钟与人类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它们总在半夜时分发出类似打机关枪或打桩机工作的“哚哚哚……哚哚哚……”声。我们对大自然施加了正面影响,自然环境也在反哺我们,但这些反哺中也不乏夜鹰出现这样的“美丽错误”。都市居民的睡觉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这真有些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况味。最后,保安不得不用强光手电筒驱离了这几只让人又爱又恨的夜鹰。

我把手机调整为静音状态,摁熄屏幕,透过通宵不灭的城市灯光,隐约可见夜的天空有淡云轻飞,它们的形状、色彩应该与白天时别无二致,只是黑夜屏蔽掉了蓝天白昼时的蓝和云彩白昼时的白。天空、湖泊、树木、小岛、鹤,眼前的一切,统统简化成一张黑白胶卷的底片——纯粹,干净,透明。

不多时,过来一个照虾的夜行者。他的桶里装了二、三十只小龙虾,他有一把强光手电筒,能穿透湖边一米深的湖水。我以为他常来湖边,就指着“鹤岛”问他知不知道岛上大概有多少只鹤。他说,你看,哪里数得清?话音刚落,他手电筒一举,突然,一束白光像科幻电影里的激光子弹一样朝“鹤岛”射去。我后悔了,我不该与他攀谈这个话题。光束的尽头,先前还在剧烈晃动的黄葛树枝突然变得枯死了般一动不动了,鹤群也瞬间收声,静止于树冠、树枝、地面的白鹤苍白得好似一张张不透明的白色塑料袋,而那些呆立的灰鹤就像一块块挂在泛黑墙壁上的旧抹布。“怕得鱼惊不应人”,尽量不破坏动物世界的原生状态,应该是我们观鸟者的操守,朴素而不事张扬的镜头(眼耳)美学,才能真正展示动物、环境与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而我的冒昧一问引发了捕虾人冒昧的行为,我们惊扰了鹤群正在兴头的家庭会议、童年游戏、燕尔新婚……我赶紧让那人关掉手电筒,他有些疑惑地看了看我,走了。我理解他的疑惑——我问他,他好意帮我数鹤,我却不领情。在他看来,我简直算得上一个怪人。虽然湖的管理方对于捕捞四处打洞破坏堤坝的小龙虾是不禁止的,但对这片大湖,我与他有着不同的兴趣指向。我俩的爱好说不上优劣高下。在这片大湖间,他的乐趣在于收获,而我认为只静静地看看或听听就好。无需做解释了,知我者方能谓我心忧。他悻悻而去,我留下来,继续静静地看天空和流云,我的目光似乎慢慢穿越了夜的黑,我看见了“鹤岛”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很快地,声声鹤鸣又在“鹤岛”响起来了。夜风轻拂,带来一种别样的敏锐,连先前还隐隐约约的蛐蛐儿声也似乎慢慢大了起来。那些原本或隐藏或沉默的声音,在夜的帷幕下仿佛穿越了迷雾,变得清晰而生动,令抽象模糊的大湖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幻像的具体世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这片湿地看似寂静无语,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生机,为我提供了一种逃离日常,亲近自然的理由。

我总觉得,湖与鸟的结合只是表象,隐藏在湖、鸟背后的观鸟人、捕虾人、渴望安然入梦者间不同的价值诉求才象征了这个社会的真实矛盾,这些矛盾中叠加进我们对什么样的鸟儿被允许出现在住宅小区的选择性期待,让我们反思在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相对最合理。

人类诞生于荒野,我们始终需要荒野。尽管城市湿地的荒野属性已大打折扣,但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与自己的内心相处。也许,我的眼睛和耳朵只视听了这片大湖的一个微小局部,大湖更多的全息化的信息,只有用一颗更放空的心才能全部捕获,但此刻,大湖鹤鸣便是我精神家园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