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洛绒尼玛 文/图
8月24日上午,康巴文都海螺广场座无虚席,作为德格县第二届岭·格萨尔王音乐季文艺惠民系列活动,“文化德格宣传大使”选拔大赛决赛在此拉开帷幕。19名从片区初选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决赛舞台上以文化为笔、以风采为墨,书写着德格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适逢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这场以文化为名的盛会,既是德格向州庆献礼的创新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注脚。
大赛以传统服饰走秀开场,选手们身着的藏装各具特色:有的绣着噶玛嘎孜唐卡的经典图案,有的镶嵌着牛毛绒编织的花纹,还有的头戴由羊毛、缎面、红丝线等制作而成的“夏姆”。
“德格,作为康巴文化的核心腹地,有印经院的千年墨香,有格萨尔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要从这些参赛选手中,选出能把这些珍贵文化‘带出去’的传播者。”主持人用地道的藏汉双语介绍着活动背景,“今年正值甘孜州建州75周年,我们更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交融互鉴。”
据了解,文化德格宣传大使选拔过程分为初选和决赛两个阶段。自7月20日启动报名以来,便受到当地群众热烈反响。
8月16日至17日,初选在玉隆、阿须、温拖片区和康巴文都旅学中心分别进行。参赛者均为德格籍,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德格文化且无任何违纪违法犯罪记录。
决赛现场,19名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登场,从自我介绍到才艺展示,每个环节都紧扣“德格文化”核心。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5号选手,年仅8岁的他已是州级格萨尔说唱传承人。现场,他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唱腔生动演绎了史诗《格萨尔王传》选段,稚嫩却铿锵的嗓音、娴熟而庄重的表演,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
决赛评委团从选手对德格文化的理解与呈现以及个人才艺展示等方面对选手进行综合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0分。在内容主题方面,评委重点关注选手对德格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呈现的准确性。参赛者需要在各个环节深度挖掘德格文化内涵,使表演紧扣德格文化特色。
评委席上,评委登真向巴仔细记录着每位选手的表现,“我们不仅看才艺是否精湛,更看重选手对文化的理解深度。比如有的选手能讲出服饰纹样的历史渊源,有的能结合乡村振兴谈文化传承,这才是‘宣传大使’该有的素养。”
经过近2个小时的角逐,评委现场打分、亮分,最终评选出1名“形象大使”和3名“优秀奖”。
“我们选的不只是‘形象好’的选手,更是‘懂文化、会传播’的代言人。”评委四郎尼玛说,不少选手的展示让他眼前一亮,这些创新尝试,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德格文化活起来的生动注脚,也能确保最终选拔出的宣传大使能够真正代表德格文化形象。”
“能当选‘文化德格形象大使’,我感到既荣幸又责任重大。”赛后,15号选手泽翁央西捧着证书激动地说,“我要把印经院的故事、格萨尔的传说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我们德格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后,获奖选手与评委、观众合影留念,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以文化为名的选拔,不仅选出了“宣传大使”,更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据介绍,后续将为当选的“宣传大使”制定专项培养计划,组织他们参与德格文化推广活动,包括非遗宣传、旅游推介、对外文化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