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甘孜 文/图
近日,巴塘县“淳巴连心·青春同行”活动在浙江举行。巴塘县的青年人才、团务工作者和中小学生代表20人在浙江杭州、淳安开启了一场深度交流活动。
●触摸乡村振兴脉动●
青年人才与团务工作者代表聚焦能力提升与产业振兴深度交流。在浙商博物馆,学员们沿着浙商千年足迹,感受“敢为人先”的商业智慧。走进万事利集团,丝绸产业借力“互联网+”与文化创意转型升级的实践,为传统产业焕新提供了生动样本。
行程深入乡村一线。在淳安下姜村,这个从“穷山村”蜕变为“绿富美”示范村的振兴之路,让学员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千岛湖未来三园展现的田园综合体模式,临平新宇村盘活闲置资源的创新实践,以及田立方未来农场的智慧农业场景,都成为学员们汲取经验的鲜活课堂。在钱塘区新农人数字电商园和新江村村播基地,学员们学习了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电商运营的“新农技”。
“下姜村的蜕变太震撼了,从靠山吃山到生态致富,给我们巴塘发展乡村文旅提供了‘活教材’。”巴塘县民宿创业青年代表次称甲措感慨道。“新江村的‘钱塘潮莓’品牌打造思路很受启发,我们高原特色农产品也要学会讲好故事、用好电商。”团务工作者呷绒翁姆边记笔记边说。
●沉浸科技与历史探索●
中小学生代表则踏上科技与文化的探索之行。萧山机器人小镇里,工业与服务机器人的精准运作激发着少年们对智能制造的浓厚兴趣。中国低碳科技馆和浙江省科技馆的互动体验,让物理原理、航天知识、人工智能变得可触可感,绿色发展的种子悄然播撒。
历史文化的浸润同样深刻。在杭州岳庙,精忠报国的誓言穿越时空震撼心灵;宋城一日营中,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宋代市井繁华,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等技艺实践,让千年宋韵“活”了起来。江南红巷的革命印记与钱学森故居的科学报国精神,共同熔铸着家国情怀。王星记扇艺的非遗体验和长桥极地海洋公园的生态课堂,则拓展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自然保护的认知。
“机器人会跳舞还会下棋!我以后也想学编程,造更厉害的机器人!”巴塘县学生代表丁真达哇在机器人小镇兴奋地说。在体验完王星记扇面绘制后,日真拉姆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在扇子上画荷花和格桑花,老师说这是杭巴友谊的象征,我要带回去给妈妈看。”
●带回“造血技能”与梦想种子●
活动中,两组学员在杭州汇合开展“川浙少年手拉手·文化共融心连心”活动。通过破冰游戏、结对才艺展示和集体绘画,汉藏青少年用唐卡技法与水墨笔触共创民族团结长卷。画卷中,五十六个民族人物手挽手跳起舞唱起歌,身边山花烂漫。“这幅画将被带回巴塘保存,用以见证两地情谊。”巴塘团县委负责人表示。
“和杭州小伙伴一起画画、唱歌,互赠礼物,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友谊真正建立起来了。”参与活动的巴塘学生拥金拉曾说。杭州的学生代表林艺涵则表示:“藏族同学的歌舞太美了!我们约好了要互相寄明信片。”“这趟旅程满载而归,”兰思淼表示,“干部带回电商运营、农旅融合等‘造血技能’,青少年则种下科技兴国、文化自信的种子,这是‘石榴籽工程’的生动实践。”
返程途中,学员们已开始规划成果转化——青年人才团拟借鉴“千岛湖民宿集群”模式助力巴塘措普沟文旅融合发展;中学生代表团则计划在校园成立机器人社团。两地团委将建立常态化云上交流机制,让跨越山河的情谊持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