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申少铁
“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就爱吃肉。”看着自己12岁的儿子小明越来越胖,北京海淀区的王慧很着急。身高160厘米的小明,体重已经超过130斤,明显比同龄小伙伴胖“一圈”。
“孩子身体抵抗力也不好,经常感冒。”最近,王慧带着孩子去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就诊,诊断结果是肥胖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医生建议孩子改善饮食,多吃蔬菜。王慧下定决心,平时烹饪时多做一些蔬菜,并引导小明多吃蔬菜。
“小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只吃肉,不吃蔬菜,容易能量摄入过量,出现皮下和内脏间脂肪堆积,导致肥胖、脊柱侧弯、身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陈巧分析,蔬菜营养成分丰富,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B12、维生素K2、钾、镁以及膳食纤维,对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推荐,我国居民应该天天吃蔬菜,每天新鲜蔬菜摄入量为300—500克。如何正确食用蔬菜?
陈巧建议,每天吃蔬菜的品种最好达到四五种,深色蔬菜应当在蔬菜消费中占一半,也就是说,桌上如果有两样蔬菜,最好有一样是深色蔬菜,如油菜、菠菜,另外一半可以是各种浅色蔬菜,如白菜、冬瓜。小孩应从婴儿开始培养吃蔬菜习惯,比如婴儿期添加辅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喂菜叶。成年人注意保证每餐蔬菜的摄入量是所吃肉类的大约2倍体积。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增加深色蔬菜的比例。如果有牙齿松动、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多吃茄果类、根茎类蔬菜。
“水果含糖高,吃了怕血糖高。”河北承德市的王大爷62岁了,体检后发现血糖有些偏高,老伴让他少吃水果。王大爷有疑问: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水果?
“《指南》推荐我国居民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正常人只要每天吃不超过这个量,不会造成血糖大幅波动。”陈巧说,水果是人体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长期不吃水果,会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比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和镁摄入不足。儿童长期不吃水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功能。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摄入量为100克。含糖量高的水果有芒果、菠萝、荔枝、甘蔗等,糖尿病患者吃这类水果要注意总量。
如今,一些人为了减肥,一日三餐只吃蔬菜水果。陈巧认为,蔬菜水果当正餐的减肥方法不可取,也不容易坚持,且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水果中含有果糖,属于单糖,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后被人体吸收,过量摄入水果,会造成肝脏中堆积大量糖原,形成脂肪肝。如果追求身材苗条,建议加强运动,做到每天均衡饮食,保证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定时定量,每顿饭吃七成饱。
有人认为,吃反季节蔬菜水果不利于健康。“反季节蔬菜水果可能从口感和风味来说,不如自然成熟的应季蔬菜水果,但蔬菜水果对于人体的益处,更在于保持长期摄入适宜的比例和种类。”陈巧说,无论哪个季节,吃足量蔬菜水果,都有益于健康。从预防癌症、保护心血管健康的角度来说,吃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对保持健康有益。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蔬菜水果清洗、去皮,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无法去皮的蔬菜水果,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进行浸泡,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两三遍。
转载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