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8月27日

冰雪世界里的烟火气

◎李玉芹

于2019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集,收录了作者约四十篇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多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其家乡——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北极村的日常生活画卷。似乎,这里漫长且寒冷的冬季并未冰冻住作者的心与手中的笔。她反而将心与笔化作柴与火,点燃于冰雪世界中,无论是谁掀开这一页书,都会被吸引到火堆旁,与作者面对面烤着火,听着作者娓娓道来这冰雪世界里的烟火生活。

纵观其散文集,可以发现迟子建的笔触总是能触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物象。比如:《北方的盐》一文便描述了盐这一每日必用却极易被忽视的物象,在寒冷季节的巨大用途。《会唱歌的火炉》则向我们展示了冬季里火炉的伟岸形象以及作者进山砍柴的艰辛与欢乐。除此之外,过年要贴的年画、墙上挂着的日历、年年耕种的菜园、与朋友一起走路观看的露天电影、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白雪以及寻常人家的吃食,都被作者一一纳入笔尖,蜕变成活色生香的文字,镌刻在书页上。

迟子建异常善于在这些寻常物件中隐晦地表达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散文《灯祭》中,前半篇用大量文字描绘父亲给作者做灯,作者提着灯去邻居家炫耀并获得称赞,作者趁着快熄灭的灯火回家的欢乐场景。后半篇则画风一转,描写为作者做灯的父亲已离世,作者已长大到不需要灯,作者与家人去祭奠父亲的坟,最后,作者在冰冷的街道上买了一盏灯,送往父亲的坟地。全文并未有怀念父亲的词句出现,却字字句句写满了对于父亲的追忆。

迟子建还乐于欣赏不太美好的事物中蕴含着的美好。比如,泥泞总是令人厌烦且无从下脚的。而在其《泥泞》一文中,泥泞似乎构建了一个有趣且生动的世界:燕子衔泥做巢,鸡、鸭、鹅、狗游荡街巷带来的爪印,老人失落掉入泥水中的手杖,孩童嘴里不小心掉落泥地的糖果和母亲快意地笑。这似乎展示了作者作为东北人的幽默乐观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毕竟泥泞之后,便是春天。

不仅如此,迟子建散文中对于物象细节的描绘往往能将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场景中,令人产生共鸣。比如,作者在《灯祭》中对于父亲做灯一节具体地描绘,读完仿佛这灯的形状样貌便直直地摆在了读者的面前,甚至也想拥有一盏这样的灯。《蚊烟中的往事》中,作者与祖父母坐在院里吃饭的场景也总能令人回忆起年幼时与父母在庭院里吃饭、休憩的相似场景。

读迟子建散文,可以体味到极北天地的苍茫旷远,更能品尝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悲喜。正如其在《雪中的火炉》所写:“无边无际的冬天,挥之不去的亲情,广阔的空间,这一切都在我的心灵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迟子建散文》集中,作者既是执笔者,又是字里行间生活着的、活生生的人。天气是寒冷的,而作者笔下的文字以及文字里的生活,却犹如万千母亲始终温在锅里的吃食,等待着归家的游子,只要我们掀开笼屉,那吃食,始终是冒着热乎气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