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不过这次对谈间,靠着多问一句,创作团队敏锐抓住了当事人提到的“城市合伙人”的理念和行动,从中挖出了“反内卷”大背景下的招商引资观念之变、干部工作作风之变。
写文明的焕新。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李凯旋一次次深入蜀道沿线,探寻这条千年古道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文明之光。
这首“新歌”,是今年人民日报社日常重点报道宣传策划机制设立后推出的首部作品。机制联络员、人民日报社地方部机动采访与融合协调室副主编柯仲甲也是创作者之一,他介绍,这项机制由总社领导牵头负责,围绕努力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的目标要求,践行“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胸怀“国之大者”,锚定“提高质量、改进文风、贴近读者、引人入胜”,打通策划转化、生产培训,强“四力”、深融合,出作品、出人才,助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机制坚持立足鲜活实践,深刻领悟、深入调研、深度还原,瞄准‘重磅、独家、深度、新鲜’,力求讲好‘思想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思想’,持续推出立得住、传得开的好文章、融产品。”柯仲甲说。
从2023年9月酝酿,到2025年8月刊发,创作团队两年磨一稿,用长期主义和精益求精磨出了这篇精品力作。张帆表示,写蜀道,是在写路,更是在写人、写精神、写气象,传扬新时代。《蜀道新歌》书写的是四川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之道、开放之道、文明之道,揭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当然,7000多字写不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探索与实践,他们还将继续挖掘更多未完待续的四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