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九月的川西高原热力不减,在群山峻岭之间,中铁六局承建的康新高速公路项目现场,新都桥隧道正在悄然延伸。
康新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G4218联络线“雅安-叶城”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路线起于康定榆林、接G4218线康定过境段高速公路,止于新都桥镇东俄洛三村,全线建设里程73.939千米。新都桥隧道作为康新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将成为连接康定市与新都桥镇两地的重要通道。
与以往人声鼎沸、机械轰鸣的传统施工场景不同,新都桥隧道里的掌子面显得尤为“清爽”和“有序”。这一切,得益于一台正在高效作业的“钢铁巨擘”——拱锚一体机。它正以其卓越的性能,重新定义着隧道施工的效率与安全,成为中铁六局康新项目部隧道工程攻坚克难的“王牌利器”。
新都桥隧道为分离式隧道,洞内围岩均为碳质板岩,完整性较差,且存在微瓦斯气体聚焦现象,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同时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构造复杂,频繁出现断层破碎带,给隧道掘进带来了重重困难。传统的隧道支护作业需要多台设备交替进行,人员投入多,工序交接频繁,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员在掌子面高空作业时间长,安全压力巨大。
面对这些挑战,康新项目部经过周密的技术论证,果断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拱锚一体机,实现了隧道初支作业的全面革新。该设备集钢拱架安装、锚杆支护、网片铺设、超前钻孔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 “一机多用” 的强大功能,通过双锚钻孔设计,可无缝衔接测量放点、欠挖作业、拱架安装、超前支护、锁脚锚杆等全流程施工环节,大幅减少工序切换时间。旨在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先进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施工模式的痛点。
在新都桥隧道工程现场,拱锚一体机的施工就像是一场精准的“机械芭蕾”,在设备行驶至预定位置后,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控制系统,机械臂能快速、精准地抓取重型钢拱架,并运送到安装位置;操作员在驾驶室内操作,即可完成拱架的举升、调整和连接,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将原本需要6-8人耗时数小时的工作,缩短至2-3人半小时内完成。在拱架安装完后无需撤离设备,可直接切换至锚杆作业模式,机械臂搭载的多功能钻机,可根据预设的孔位、角度和深度,自动进行钻孔、安装锚杆、注浆等一系列动作;其钻孔精度远超人工作业,保证了支护质量,全过程无需人员靠近危险作业面;且设备自带的作业平台也为人员提供了安全、稳固的工作空间,方便进行必要的网片连接、检查等辅助作业,彻底告别了高空危险作业。整个工序一气呵成,定位安装精准、锚杆支护高效、作业平台集成。
自拱锚一体机投入康新项目部施工以来,成效立竿见影,单循环作业时间平均缩短了40%,日进尺得到显著提高,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人员远离掌子面”的操作,极大降低了塌方、落石等风险对人员的直接威胁,安全得到保障;将工人从繁重、危险的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变为设备操作员和技术管理员,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机械化、标准化的施工流程,确保了每一榀拱架间距、每一根锚杆的角度和深度都符合设计规范,质量精准可控;施工效率和安全实现了质的飞跃,真正达成了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为隧道工程的高效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魏娜 丁少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