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9月12日

甘孜处处好“丰”景

格萨尔青稞文化园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包装青稞饼干。

多台收割机抢收成熟的青稞。

苹果基地里正待采摘的“美人脆”。

青稞地里机械轰鸣,果园菜园和牧场里农牧民笑逐颜开,特色产品加工车间内一派繁忙……九月初,行走在甘孜大地,忙碌的景象、丰收的画卷,不仅将这里装点得斑斓多彩,更是我州打造“有机之州”的缩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好画面。

甘孜县:青稞产量创新高

近日,甘孜县拖坝乡拖坝村的500亩青稞基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饱满的青稞穗被整齐收割。连日来,甘孜县12万亩青稞陆续成熟,高原上一片金黄,200余台收割机正抢抓农时,秋收进度已完成5%,预计9月中旬全面结束。

今年甘孜县青稞预计总产量达27805吨,较去年增长4.9%,再创历史新高。如今,甘孜县青稞产业园区企业开发的青稞饼干、无蔗糖饼干、石磨糌粑、青稞气泡水等30多种青稞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农民增收路子越拓越宽,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高原上铺展开来。

“以前收青稞全靠人工,一家人起早贪黑忙半个月。现在机器开进地里,一天就收完了!”该县种植大户叠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种的“康青9号”品种亩产达230公斤,在农机助力下,成本降了、效率高了、收入也多了。

科技赋能,是甘孜县青稞增产提质的关键。从播种时的精准播种机,到植保环节的无人机施肥喷药,再到收割时的联合收割机,机械化贯穿全程。州农科所技术代表李健介绍说:“无人机作业比人工喷洒更均匀、更精准,农药化肥减量10%,产量反而提高。北斗导航农机还能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每天作业面积可达500亩。”

在甘孜县,青稞不仅是口粮,更是富民产业。总投资6.5亿元的格萨尔青稞文化园内,三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青稞粉、青稞面、青稞饼干等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园区创新“园区+合作社+农户”直采机制,将青稞收购价从每公斤3元提高到6元。截至目前累计收购青稞原粮1600万公斤,辐射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约9000万元。

“过去青稞卖不上价,好多地撂荒。现在企业直接到田头收购,我家今年一共种了86亩!”拖坝村村民达翁感慨道。如今,甘孜县青稞产业园区已开发青稞产品30余种,包括无蔗糖饼干、石磨糌粑、青稞气泡水等,其中青稞糌粑、青稞饼干等成为网红商品。

据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甘孜县近年来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良种推广、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全程机械化推进,让青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正推动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申报省五星级园区,青稞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支柱”。

甘孜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泸定县:致富路上“椒”香四溢

初秋时节,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的山坡上,一丛丛如红宝石般熟透了的花椒挂满枝头,田间地头、漫山遍野弥漫着浓郁的椒香。村民们借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收、晾晒、分拣花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在泸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化林村紧扣乡村振兴主线,把花椒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多年发展,化林村现有花椒3500余亩,种植户200余户。该村以“正路椒”为核心品种,其椒多为小粒并蒂附生,因油重粒大、色泽丹红、芳香浓郁、香麻可口而深受市场青睐。

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可观效益。据了解,2024年,全村花椒产量约48万公斤(湿椒),产值达670万元。今年产值有望增至850万元,户均增收将比往年上升。

丰收的喜悦,源于椒农们日复一日的精心耕耘。种植户余红分享了她的管护心得:“生长季节,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防治病虫害,每年追肥两次补充养分,及时除草避免争肥,还要定期修枝保证通风透光,这样才能产出好花椒。”

辛勤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你看这个花椒,颗粒多大、颜色多正,一亩地能收250多公斤。今年价钱好,比去年收入增加近两成!”种植户李永平正精心筛选刚摘下的花椒,晒得通红的脸上笑开了花。他捧起的花椒,黑亮的籽裹在鲜红果皮里,轻轻一碰便散发出呛鼻的麻香。

在种植户吴丽的15亩花椒园里,1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采摘花椒。“今年花椒品质不错,毛收入差不多能有七八万元。”尽管额头渗着汗珠,吴丽的喜悦溢于言表。

曾经,大规模晾晒是椒农的头疼事。如今,科技进步让难题迎刃而解。在泸定县飞越岭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10台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鲜椒经分拣、烘干、筛选后,变成色泽鲜红、香气浓郁的干椒。

“以前鲜椒卖给收购商,一公斤最多20元;加工成干椒后,一公斤能卖100元左右,附加值翻了5倍多。”合作社负责人何佳林介绍,加工后的花椒便于储存运输,能延长保质期,满足市场长期供应需求。“农户送来的鲜椒,我们马上放入烤椒桶烘干,彻底干燥后打包储存,销售时再筛选。烘干机既保证了花椒的色泽,也守住了品质。”

从漫山遍野的红花椒,到加工车间的繁忙,再到不断攀升的产值,化林村的花椒产业正沿着规模化、精细化、科技化的道路稳步前行,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增收致富路。

泸定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丹巴县:万亩苹果丰收在望

9月初,在丹巴县“美人脆”苹果基地,枝头上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在秋日暖阳照耀下反射出晶莹的光芒。果农忙碌着采摘,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们县11个种植基地的苹果在上市前,都要先采集样品,送成都做农残检测。”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余兰英介绍,该县今年将实行更严格的品控,做好苹果农残检测、产品溯源等工作。同时,9月中下旬会对接企业与省州专家,分批次对种植基地进行采摘、选果、仓储指导培训,严格把控苹果品质。

丹巴县“美人脆”苹果酸甜适中、质地清脆,深受市场欢迎,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经销商到丹巴县采购。“我们已经组织种植基地对各类包装盒进行足量购进,保障供货需求。”余兰英说,通常现场采购的苹果会通过当场寄付完成,同时也会按照经销商要求,进行专车或者三方公司运送。

据了解,丹巴县苹果种植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建立了省、州、县、乡、村五级服务管理体系,并聘请农科专家常驻苹果基地进行技术巡回指导。立足优质产品,丹巴县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化的销售网络。

据悉,今年丹巴县“美人脆”苹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挂果面积达3750亩,预计产量达225万公斤,较去年增长164%。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丹巴县苹果采摘将在9月底进行。

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