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秉宣 梅世雄 于晓泉
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更好前行。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军旗猎猎,步履铿锵,铁甲奔流,鹰啸苍穹。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昂扬之声久久回荡在长安街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全军将士要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这是对人民军队历史功勋的高度褒扬,也是对人民军队在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的重托厚望。
8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也是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勇敢斗争的伟大胜利。
如今,当受阅部队豪迈走过天安门广场,人民军队,这一钢铁铸就的胜利之师,走向强军兴军新征程,走向新的胜利,铸就新的辉煌。
忠诚不渝:铁心向党军魂永固
3日上午,伴随激昂军乐,空中护旗梯队悬挂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拉开了分列式序幕。
党旗所指,正是军旗所向。党给我们这支军队注入了不可战胜的灵魂。这灵魂,是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命脉所在。
回望历史,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斗争中诞生、在坚守中赓续、在传承中完善。
埃德加·斯诺记载偶遇过“一个露齿而笑的红小子”,他们曾“大谈恋爱、战争及其可能的结果”。
“这场战事结束后,预备干什么……”“那时我已经死了,我们大半都将死在这场战争中。”这个红小子微笑着说,目光泰然地望着斯诺。
何以让一名军人从容赴死?何以让一支军队不可战胜?
党旗领着军旗走,人民军队“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军旗跟着党旗走,人民军队“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马匹——日本:5849匹;八路军:0。
坦克——日本:24辆;八路军:0。
车辆——日本:262辆;八路军:0。
这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展示的以师为单位的抗战时期日军与八路军的兵力装备对比,差距触目惊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人数仅4万余、不少士兵甚至还没有一支枪,但在穿上八路军军装、跟随八路军赴抗日前线的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心中,“这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
她用文字向世界宣告: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人人都准确地知道打击什么和为什么而战”。
打击什么、为什么而战,是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从诞生开始就注入血脉的红色基因。
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到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再到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血与火的斗争、生与死的考验,熔铸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形成了全党全军的共同意志和行动纲领。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