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欣
一、 丰富植物世界
《植物天堂》是十集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一集。该纪录片,第一次对中国植物影响人类社会进行了全面梳理。
中国已知的植物有三万五千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中国疆域辽阔,跨越22个经度和20个纬度,北以干旱的蒙古戈壁沙漠为界,西面由终年积雪的大山与青藏高原隔离,南部临近热带,年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全境分布着陡峭的山地、肥沃的谷底和冲击平原,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植物的天堂,中国也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温带植物区,大多古老植物在这里生存下来。它们成为了整个植物史上珍稀而宝贵的存在,也成为了植物猎人重点探索的区域。
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架的桫椤、青藏高原的雪兔子、西双版纳的望天树、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四川的珙桐等神奇的植物。在亿万年的光阴中,在多样的山川地貌之间,这些植物学会了传授花粉、保存种子,将后代输送到各个区域存活下来。其中,蕨类植物身体内部的纤维组织维管束如血管一样支撑身体运输营养物质,其中的一个分支桫椤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出现时期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桫椤叶子背面的孢子成熟后弹出,随着水流完成传粉、繁衍。而水杉则进化出球果,秋天成熟以后脱落树枝,球果开裂后种子脱壳。成熟后的种子扁平,周围具有窄翅,在有风的时候种子会随风飘飞到较远的地方。新的传播方式,为物种增添了新的繁衍手段。
1.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有花植物,植物的繁衍进入了新的时代,如今花粉传播的家族群体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最庞大的植物类别。在青藏高原的夏季,水母雪兔子用棉毛外衣为花粉挡住了随时有可能降到零下的寒风,利用昆虫的授粉,它们在这片山坡上绽放出最温柔的果实。
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一颗高达80米,最接近阳光的望天树,得到充沛的水汽滋养以后,让花朵一样的果实撒向地面。强大的力量能够争夺更广阔的空间,望天树的生存策略,让它在雨林里成为最具有优势的物种。
沙漠里的梭梭与风沙长期博弈,每一株梭梭的根部可以固定10平米以上的沙地,当它们连城片时就可以阻挡风沙,牵制沙丘的流动,只要根还活着,只需一点水分,梭梭就可以再度复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位于北纬30°左右的区域,珙桐在这里茁壮成长,“中国鸽子花”被西方引进到园林,珙桐的叶子发展成苞片,花序成熟后随风飞舞的花叶美到昆虫也忍不住驻足。它是中国的活化石,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流逝。
在纪录片里还可以看到,植物和人的关系。1万多年前左右,人类驯化了部分植物,黄米和小米在北方地区被大量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桑树、水果、茶树,相继进入人类生活,本片从衣食住行到药用审美,将中国和谐自然的观念传扬出去。
二、镜头语言
植物世界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在这片大陆上发展生产,无一不靠着植物。在本纪录片里,科技手段捕捉着植物内部信息,让我们可以看到植物最微小的变化和自然界的演化。
跟随导演的镜头,可以看到青藏高原上雪兔子和苞叶雪莲,它们一生只有一次开花的机会,而花粉很快会失去活力,为了将粉传播出去,它们利用雄蜂为自己授粉。在极端寒冷的高原,棉毛结构和苞片的温暖可以吸引昆虫的接近,为了完成传播花粉的艰巨任务,它们进化出了靓丽的颜色和独特的外形,从而让它们更容易被昆虫发现,传宗接代的机会也就多了一分。
纪录片还介绍了植物的营养输送体系和内部传播手段对生存环境的影响。某些物种具有奇特性、稀缺性,独有的生长模式影响着一片土地的繁盛和荒凉。如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树。梭梭树的种子,能在两三小时内发芽,所以能适应沙漠干旱的严酷环境。而梭梭树也给沙漠带来生命、活力。烈日炎炎下,无边无际的戈壁大沙漠被烤得滚烫,这时迎着热风顽强挺立的梭梭树丛,让人不由对生命升起敬畏。
本集中,运用了多种运镜方式,有俯瞰、仰拍、近景等。在这些镜头下,我们的视线得以从天空往下看神农架,极近距离地追随迟眼蕈蚊为塔黄授粉,并从树底往上观察榕树气生根的模样,这些稀有景象让我们观赏到植物最细微的变化。此外,特写镜头让人看到植物隐藏的秘密。在科技手段下,我们得以从细胞基因开始探索植物的起源和繁衍,可以看到不同品种的雪兔子用温暖的棉毛保护自己的种子吸引昆虫到来,在雄蜂的授粉过程中设计温室,吸引雄蜂的停留,微弱的改变让物种之间相互角逐,在有限的时间里保存种子的活力。
将细微之处呈现得清清楚楚,是《植物天堂》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导演捕捉到昆虫在授粉和觅食的身影、植物和昆虫博弈,也让松鼠和飞鹰在镜头里展露手脚。微妙的生物链关系着整个丛林,当松鼠、飞鹰从镜头里消失的时候,金色的小米和黄米在镜头里出现,黄色的土地给予着植物生命,奔腾而过的黄河浇灌着它们,植物在大地上生机勃勃。
此外,导演在构图上,将光线、运镜、色彩、情感等融为一体,发掘植物的多面性,讲述出多样化的植物世界。每一帧图片都美轮美奂,不愧为一次对植物世界的全面探索。
三、运镜构思
本纪录片,不仅是对植物世界的还原,还讲述了植物世界的生存哲学。从该片切入的角度来看,主要讲述了植物生存的生生不息,以及各种植物、动植物之间的斗智斗勇。
为讲述主题,后期镜头剪辑为整体推动起到作用。气候的变化、云海前飞舞的蜜蜂,都共同营造出植物的生长。阳光、水分、土壤、温度都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同的地质和地貌决定着植物的分布。导演通过不同镜头,呈现了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从而讲述了为什么,大多古老植被在中国生存下来。远古时期,岩石不易储存水分,在此环境下,植物艰难长出了第一片叶子,蕨类开始占领地球,随后环境变化,森林开始进化,树木和花草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植物的出现,昆虫和植物开始了互相博弈。有的昆虫不仅承担着传花授粉的任务,比如蚂蚁,还可以通过挖掘隧道疏松土壤,促进通气和水分渗透。伴随花朵的绽放,庞大的昆虫家族也在不断扩张,同时,塑造了开花植物的强大。此外,通过冬天穿梭于树木之间的金丝猴,迈着灵巧的步子跨上一棵松树,可以看到动物和植物相处的画面。
《植物天堂》告诉了我们,拍摄不能仅仅只是一个好看的画面,还要有思想和意识。如此,才能使人既能够感受到画面的美观,又能轻松捕捉镜头里的重点事物,更能理解导演的拍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