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我州泸定县,一座以“飞夺泸定桥”为主题的全感互动体验空间,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通过VR虚拟现实、全感知交互等前沿技术,高度还原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让参观者在30分钟内跨越时空,“亲历”枪林弹雨、铁索寒江的历史现场,实现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传播与体验。
走进这座位于泸定桥广场旁的体验馆,不少游客正排队等候,迫不及待想要“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作为国内首个以“飞夺泸定桥”为主题的红色科技文旅综合体,该空间由泸定全感时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整合VR大空间行走、多感官反馈和实景模拟等前沿技术,构建出“历史场景数字化复原+文创消费延伸”的双轮运营模式。场馆不仅包含核心的全感互动体验区,还延伸出文创产品和休闲咖啡区域,让游客在感受历史震撼的同时,也能放松休憩、带走纪念。
记者在现场看到,体验区通过高精度数字建模与实物布景相结合,真实复原了泸定桥的铁索、木板及两岸险峻地势。借助多通道体感模拟系统,游客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获得沉浸感知——不仅能看见枪林弹雨、听见子弹呼啸,还可通过特效地板体验爆炸震动,甚至感受到桥面晃动与大渡河面的寒风。
“我们从光、风、水、电、触等全维度营造战场气氛,目前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属首创。”泸定全感时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勇军告诉记者,该场馆实现了“厘米级空间定位误差”,使虚拟场景与实物装置高度吻合,游客伸手即可“触摸”到虚拟现实中的围栏、铁索等元素,极大增强了临场感。
自6月下旬试运营以来,该馆体验人数已超6000人次。不少游客表示,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红色展览的局限,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马良剑坦言:“体验之后最深的感触是,和平来之不易。”
据该县红色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程鑫介绍,“渡河纪”项目是泸定县推动数字文旅发展的重要试点。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多维度信息,实施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智慧化改造,引入AR等技术重现战斗情节。此外,通过打造《飞夺泸定桥》舞台剧与全感互动体验项目,初步构建起“可听、可看、可感”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
程鑫表示,未来泸定将以“红色铸县”为战略核心,进一步优化旅游数据中心功能,拓展数据采集维度,并在更多革命旧址遗址布设轻量化智慧体验设备,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更贴近公众。同时,当地还将深化“科技+文旅”融合创新,探索将AI、VR等技术与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相结合,持续丰富数字文旅产品体系,助力泸定从“红色旅游目的地”向“智慧文旅体验地”转型升级。
目前,游客可通过线上购票或现场预约方式参与体验。项目团队表示,将根据反馈持续优化内容,拟融入318国道文化元素,并增设“中岛展区”,进一步拓展体验场景。据透露,2.0版本体验内容已在规划中,预计在3个月试运营结束后启动升级。
科技,正让厚重的历史走出课本,成为一段段可感知、可共情的沉浸式旅程。如今站在泸定桥头,人们不仅能看见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水,也能透过科技的力量,感受那一份从未远去的英雄精神。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余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