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9月29日

秋天的齿痕

◎周桂芳

一叶落,天下秋。夏天其实不想走,还想留下热情似火,秋天,却悄悄地如约而至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晚上,悄无声息的一场秋雨,淋湿了夏天的尾巴,滋润了秋天暗送的秋波,还在眉目传情。

早起晨跑,感觉凉风习习,徐徐的湖风,吹来了秋天的凉爽。昨夜一场秋雨,润物细无声,不经意间,秋风竟一路吹落了满地的黄色柳叶,还恋恋不舍地随着秋风在地面上打着旋转儿。

秋天,秋风扫落叶,落叶之静美,确实让人会的莫名感伤,所以人容易悲秋。秋雨绵绵,凄风苦雨,人就容易触景伤情,只有放过自己,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与现实死磕。只有放过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与生命妥协和解,不得不接受自己此生的平凡。不知不觉间,被秋天的长风流云撕扯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人就会慢慢失去激情和斗志,慢慢心如止水。

秋天,不止木叶凋零,不止年华老去。秋风秋雨,把人吹皱了,把人心吹皱了,吹出了千山万壑的心事……

悲秋是人正常的情感反应,证明心还活着,心灵善感着,而没有变得麻木不仁。它是人类大脑中的存盘软件,就是那爱恨情愁的 “愁”,风露清愁的“愁”。借此将人在岁月的流水里抖开洗透,不至于麻木不仁,浑浊不堪到不可救药。

当我悲秋时,我就喜欢读书疗伤。翻开书,从书中寻找给心灵疗伤的良药;从书中充电,补充满满的正能量,找到快乐源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一直坚持我的理想,为之努力学习,自律自强。虽然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读书,让我轻轻抚平齿痕,我走进秋天里,想亲吻秋天。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是就像肉体,诗和远方是像心灵。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肉体,养好肉体,好好生活。我们还要保存好,照看好、呵护好心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让心灵丰富多彩,丰盈强大。因为诗和远方是可贵的,是精神支柱,是无价之宝。

秋风起,秋草黄。这是自然而然,是自然规律。就像母亲的菜园,去了红的有绿的,去了绿的有黄的,满园的瓜果蔬菜,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母亲常说,“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只要人勤快,肯吃苦,就不愁没饭吃,就没有过不去坎。”母亲不是哲学家,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却话糙理不糙。哥哥下岗了整天睡在家里消沉度日时,她就是这样大声地对哥哥说。我工作受挫了,迷茫无助,默默流泪时,她也这样鼓劲我。

二十多年前,父亲突然去世,丢下她和我们兄妹俩。母亲一个人用柔弱的肩膀顶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挡住了生活的风吹雨打。母亲肯定也是有泪心里流,咬着牙说着这句话为自己打气。母亲用辛勤的劳作忘记悲痛,天天帮别人栽田割谷打零工,走村串户帮人建房做小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照顾好自己。母亲省吃俭用,勤扒苦做,还悄悄攒钱为我办嫁妆,等我长大风光嫁人……

秋风里,浩浩荡荡的乡野和大地上的万物生灵,随风而动,随风而黄,坦然自若地接受秋天的洗礼。秋风吹黄了叶子,也吹黄了果子。秋风里,树上硕果累累,千枝万枝压枝低。这是秋天的回赠,这是秋天丰收的果实。

我的秋草,长在故乡广袤富饶的田野里。庄稼地里的稻谷、玉米,黄豆、高粱,院子里的南瓜、丝瓜、红枣、石榴,被秋风一一吹黄吹老。农人收割了丰收的粮食,裸露出一田一地的禾茬老草。摘下满院的瓜果,留到落雪下雨时慢慢地喂养身体。

秋风里,那些吹黄吹干,老出筋骨的秋草,却是农人过冬的好柴禾。这些枯黄衰败的秋草,农人却稀罕得不得了,全砍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挑回家去,再一把一把地挽成干草把子,当成炕头的好柴火。

秋天,人们刚洗脚上岸休息几天,就已经把双抢的劳累忘却了,又去田畈间砍柴打草了。用柴刀、用筢子,又砍又抓又薅又搂,直到把田间畈尾全砍光筢光搂净。大捆小捆地背回家,一捆一捆地堆在房前屋后,和稻谷禾、玉米杆、高梁杆、黄豆萁等堆放一起,堆成大大小小的草垛。烧火为炊,温暖雨雪寒冬,养活青黄不接的荒春。草垛是农民心中温暖的太阳,是体现一户人家勤快的标杆。

这些关于秋天秋草的记忆,鲜活在我的生命里。农家儿女早当家,吃苦耐劳,勤劳节俭是一生不变的习惯。这些记忆和习惯,时时闪着亮光,有温度,有情有义,温暖可亲,是我生命不变的底色;也是我心底的柔软,是永不干涸的绕指柔;是喂养滋养我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是净化滋润我心灵的一汪秋水。

秋天,留下一路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