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文/图
在丹巴县中路藏寨中心地带,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四角连房碉静静矗立。这座承载着嘉绒藏族记忆的老建筑,已成为藏寨里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化地标——沃热波藏房书屋。
沃热波藏房书屋的蜕变,是丹巴“老藏房活化计划”的缩影。此前,这座老藏房因年久失修濒临闲置,2024年当地投入专项资金启动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与“功能适配”结合:外部保留碉楼式屋顶等嘉绒建筑特色,内部增设书架、文创展区与休闲座椅,让游客直观感受“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
如今,书屋已成为藏寨“打卡率最高的文化地标”,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
不仅如此,中路藏寨已完成12座百年老藏房的活化改造:有的变身嘉绒刺绣工坊,游客可亲手穿针引线;有的改造成碉楼文化展馆,用老物件讲述藏寨历史;还有的升级为特色民宿,保留火塘、藏式橱柜等元素,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藏地生活。
老藏房的活化,背后是丹巴文旅“从依赖花期到四季均衡”的扎实成果。
数据显示,依托“全季全域”战略,丹巴县2024年实现旅游接待量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而2025年双节期间的细分数据,更凸显结构优化的亮点:重点景区冬季游客占比从三年前不足10%提升至22%,中路藏寨民宿集群冬季入住率稳定在50%以上,“淡季不淡”成为常态。
丹巴县阁佐民俗精品酒店二西丹增说:“以前11月份就关店歇业了,现在冬天的订单也能排到第二年1月,节假日期间天天都是满房,去年冬天靠阳光房和藏式火锅,收入就高达了10多万元,比转型前的梨花节还多了5万元左右”。
另一家民宿青麦说:“以前客人总抱怨没地方逛,现在周边有了观景台、非遗工坊,客人能从早玩到晚,住店时间从1天延长到2-3天,收入自然涨了。”
国庆中秋期间,来丹巴旅游的省外游客占比达38%,较2024年提升11个百分点,长三角、珠三角游客增速超50%。与环贡嘎区域“多点联动”呼应,丹巴已从甘孜文旅走廊“途经点”升级为“目的地”。
“我们摒弃了短期节庆模式,将‘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四季活动‘串成线、连成片’,确保丹巴县全年都有相应活动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春赏花’不仅仅是看花,我们还加入了梨花音乐会、非遗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嘉绒文化’的魅力;‘夏纳凉’则充分利用凉爽宜人的气候,开发夏日避暑季系列活动,主打慢生活体验,让游客在丹巴的山水间尽享悠闲时光;‘秋选美’则以嘉绒风情节选美大赛为核心,打造‘寻源东女,梦回丹巴’秋季选美主题系列活动,让‘美人文化’有了具体的载体和呈现形式;‘冬沐阳’则推出‘冬季暖阳、主题餐秀’的组合体验,让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淡季变旺季’”。丹巴县文化广播和电视旅游局副局长叶茂介绍,双节期间的精彩展演,是我们10月风情节的“预热场”,目的就是要让游客们觉得“来了有得玩,下次还想来”,从而将丹巴打造成一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