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兰 全媒体记者 严吉香 文/图
在推动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丹巴县章谷镇第二幼儿园另辟蹊径,立足幼儿发展规律,以二十四节气为教育纽带,将古老的时间智慧融入现代学前教育体系,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通过系统性的主题活动、分龄化的实践体验、浸润式的环境创设以及家园共育,为幼儿打开了一扇感知自然、触摸文化、启迪心灵的窗口。
“立春到,柳条摇,小朋友们乐陶陶。”在丹巴县章谷镇第二幼儿园里,小班幼儿戴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柳条头饰,一边吟诵着古诗,一边跟着音乐欢快律动。幼儿园以二十四节气为教育主线,精心设计涵盖语言、艺术、科学、劳动等多领域的主题活动。
立春时节,小班幼儿在动手制作与吟诵中感受万物复苏的生机;夏至时分,中班孩子们在操场上观察日影变化;霜降来临,大班开展“秋收冬藏”实践,孩子们走进学校种植园采摘成熟的蔬菜,“老师,原来蔬菜从播种到收获要这么久,真不容易!”大班幼儿卓玛擦着额头的汗水,发出感慨。借助可触摸、可感知的具体实践,这些活动让节气知识跳出固化的讲解框架,变得更易理解与体验。
为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针对小、中、大班设计了阶梯式教育活动。小班以感官体验为主;中班侧重探索实践,通过组织节气物候观察、自然材料拼贴,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创造力;大班则注重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冬至主题活动中,分层设计体现得格外鲜明。小班幼儿搓汤圆、画雪花,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节日氛围;中班幼儿测量昼夜时长,探索自然奥秘;大班幼儿通过采访长辈,记录家族冬至习俗。
幼儿园将节气文化深度融入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幼儿园,教学楼走廊的四季主题墙格外引人注目,春分的风筝、小满的麦穗、寒露的枫叶……这些由彩绘、实物标本和幼儿手工作品组成的展示,生动呈现着节气更迭。
“清明时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青团、绘制风筝,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我们重温了儿时的传统文化记忆。”家长们在参与完活动后感慨地说。重阳之际,“我为爷爷奶奶做件事”的感恩行动温暖人心;腊八当天,家长与幼儿合作熬制腊八粥,分享节日的甜蜜与温暖。
丹巴县章谷镇第二幼儿园的二十四节气教育实践,不仅让幼儿在自然节律中感知生命成长,更在文化浸润中厚植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