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权
万物浩渺无边,玄妙莫测,睁开眼睛,我似乎什么也不能看见;打开耳朵,仔细聆听,我似乎什么也不能听见;我找不到万物统一理论。
观察植物界也一样,我看见的植物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立秋前后,阳光依然炽热,山野蝉鸣铺天盖地,坡上桃树柳叶形的叶片以及田间地头玉米修长的叶片,经不起阳光与蝉鸣的再三拷问,逐渐变黄,飘落。从春天一路走来的车前草,正处在属于它的旺季,此时无暇顾及其它,高举十厘米左右的花茎,像扬起了高高的桅旗,忙着吐蕊结籽,精心描画着自己朴素的山野生活。那些排列有序的花蕾,像一枚枚绿色的小灯笼,一毫立米大小,在整个花茎、一半抑或三分之二处一直挤挤挨挨到花茎顶部,又像一条在风中摇动着的绿色小尾巴。若水稻扬花似的,每一个花蕾在顶部张开小嘴,吐出几粒细小的花蕊,自下而上,去次第点亮了秋天。花蕾与花托合二为一。这就算是车前草在开花了。花蕊浅白,疏淡,如果不蹲下去仔细观看,根本会被人忽略,根本不知道车前草正在开花,让人怀疑车前草也能够开花,它的花期从五月左右一直可以延续到九月以后。
车前草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论春风拂拂,还是骄阳似火,直至寒露霜晨,大地上都会有车前草翠绿而朴素的身影,像农家慈善的老大娘。
在大地上能够生存下来而不断繁衍的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都有一套对付气候土壤环境千变万化的秘诀。车前草整个形象土里土气,朴拙到不会让人记起它是谁,恍若那种对万物无害无利的人。耐旱耐寒耐贫瘠,这与它须状根密生、短缩肥厚有关。叶片均为根生,鹅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像菠菜似的叶片。但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很有差别的。菠菜叶片肥厚细嫩,叶柄柔软,车前草叶片壮硕,叶柄坚韧,叶面略显粗糙,整个容颜充满着野性。结籽的时候,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色浅淡朴拙,其貌不扬。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成熟时盖裂,弹出种籽。
车前草生长于荒野、路旁、田埂、山坡、草地。即使被人踩踏得非常板结的空地,只要不被其它草木全部遮蔽、采光性较好的地方,总会有长势良好的车前草。
车前草有很多别名:当道、牛舌草、车轮菜、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七星草、五根草、猪肚子、车前子等,不一而道,这些名字指的都是车前草。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一首《国风·周南·芣苢》,以回环往复歌吟芣苢的形式来寄托情志。芣苢,就是车前草,它们不仅在微风里轻缓摇曳,也在《诗经》中柔美生姿,成为诗中重要的角色与起兴的对象。深情的歌者借助芣苢形象,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热烈而欢乐的劳动与生活场景,民众自有民众的快乐,就像这芣苢在阳光雨露中自足自乐似的,默默地生,也默默地离开色彩斑斓的岁月。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代的妇女儿童采集芣苢干什么呢?挖回家可以作菜蔬吃,也可作为畜禽饲料。作为野菜,但我一直没有亲口尝过,不知其有什么味道。什么时候,空了,闲了,我一定尝一尝这大地赐予我们的无私的恩惠:取一些鲜嫩车前草叶片,加韭菜葱姜蒜,剁碎,再加碎肉、食盐与调料,包包子,包饺子,那味道肯定一定爽口。对一种植物,人类看见第一眼的时候,可能也许总会想到的是这种植物能不能吃,首先无意识地想到吃,想到的是不是能够为我所用,这是所有生命的天性,人类在很多时候也难以另外,也因此,在能力超强的人类面前,有些动植物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招致灭顶之灾。
车前子是一味中药,我倒是知道得很早。小时候,我常常遗尿,慈眉善眼的老中医给我开的中药里,经常会有车前草的身影。许多医药书上讲:车前草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
车前草在中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名字,可能就叫芣苢,但人们为什么呼它为芣苢,我翻找了许多资料,也无从溯源。而车前草的这个普通叫法,应该还是可以推测的。也许是牛车发明以后的时代,在乡村城镇,牛车得到了广泛地使用,有了牛车,必然要有能让牛车通过的比较宽阔的土路,芣苢常常生长于这些没有众多草木遮蔽阳光的大道旁,拉车的牛走累了,车辆停在路边,人们歇一歇脚的时候,一见长在路边的这种耐旱耐贫瘠的小草,对古里古怪、难写难记的名字芣苢也不叫了,随口就叫车前的这种草为车前草了。这样,车前草逐渐丢失了自己芣苢的本名。当然,这是传说与推测,就当如此吧。
我们祖先对植物就有着无限崇敬的情怀,歌吟的时候,也常常以植物起兴,借植物言志抒情,像这首歌吟芣苢的古诗就是如此;而很早以前还认识了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平衡的规律:一件事物或规律产生,必然有抑制它无限膨胀的另一事物或规律相伴,这样,万物便能和谐并存。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开始,到先秦时期口头相传的《神农本草经》,到三国时华佗利用植物创造麻佛散,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一直没有断裂。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药性,相互抑制,又互为补充。炎帝尝百草的故事,道出了我们先祖在发展药物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远古神话传说推断,当时还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也许,并不是炎帝本人去遍尝百草,也许是他当时所组织的政府,抑或紧接着的几代政府,组建了一个药物学机构,委派专门人才,历经千难万险,全力研究植物的药性,利用植物资源,为人治病,减轻人们的病痛。李时珍是研究植物药性的集大成者,完美地组合、搭配各种中药,促使人体内部平衡,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生命总是相通的,我们中国古人治疗家畜家禽,大约也是渊源于此吧。
不仅中医药,而且我们吃的粮食与蔬菜,大都直接来自于植物,其实,肉类食品,也间接归源于植物。像车前草似的,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有食用价值。很多年以前,父母叫我把车前草采集起来,把它作为饲料,喂猪喂养家禽,抑或制成绿肥,施到地里,种植庄稼。当然,还要人把它挖来,冲洗干净,切碎,晾晒,做成一种茶,泡水喝。
万千植物养育着我们,有植物的存在,就有我们人类存在的机会。没有植物的存在,可能所有的动物,都不复存在。然而,植物也会患病,特别是深层次的病害,如像植物的花叶病,恍若是植物的癌症,植物也会患感冒,也会遭受病毒侵害,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应该警惕的,我们应该提早做好研究。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