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玉县打破公共服务“政府全包全揽”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推行“菜单式服务+社会化参与”的治理新模式,推动小区治理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质变跨越,成功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该县充分发挥“楼栋长+党员”队伍“传声筒”和“连心桥”作用,摒弃以往生硬说教式的宣讲模式,将各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以及医保社保等惠民政策,转化为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通过“板凳会”“庭院课堂”等接地气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有效破解政策“听不懂、传不到”的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政策宣讲会5场次,覆盖居民800余人次,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增强居民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
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该县精心组建由社区干部、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构成的“敲门小分队”,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逐楼逐户开展“拉网式”走访。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与居民面对面拉家常、听心声,以“零距离”的服务姿态,深入了解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诉求。目前,已累计走访居民100余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体5人,切实解决楼道照明、环境卫生等民生诉求30余个,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此外,该县还精心绘制基层治理自治机制流程图,清晰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办理时限与操作标准,构建起“问题收集—分析研判—部门处理—办结反馈—成效评价”的全闭环管理“全链条”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实现问题处置全流程可追溯、责任主体全环节可明确、治理成效全维度可检验,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闭环”转变。在闭环机制的有力保障下,群众反映的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满意度达100%,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白玉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