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16日

百万赞助“川超”的背后:

一家国企的“筑路”与“筑梦”

集团承担建设的国道318线康定市过境段项目建成通车仪式。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文/图

当前,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第四轮赛事激战正酣。我州组织“甘孜有机牦牛队”出征,成为本赛季一大亮点。而在球队背后,一家本土国企的强力支持尤为引人注目——甘孜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甘孜赛区赞助一百万元,全力助力家乡球队征战“川超”。

这一举措,不仅是甘孜建投在支持本地文旅体事业上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其长期以来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交通建设到产业带动,从就业帮扶到公益捐赠,州建投集团始终以“铺筑人民幸福之路、建造甘孜发展之基”为己任,在圣洁甘孜书写着国企的担当与温度。

赞助“川超”:不只是赞助,更是区域精神的凝聚

“这既是对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响应,也是我们融入区域发展、凝聚地区精神的具体实践。”州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易刚表示,赞助“川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发展规划与责任考量。

近年来,州建投集团以“赤诚奉献、克难奋进、求实求精、创新有为”的企业精神为引领,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传统基建向低空经济、能源补给等新领域延伸。赞助体育赛事,正是其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政企合作、融入公众视野的重要一步。

“我们希望通过支持家乡球队,让更多人看到甘孜的活力与潜力。”易刚说,“这也是我们作为州属国企,与社会各界共建精神家园、增强地区凝聚力的新路径。”

筑路富民:从“麻花路”到“产业道”的蜕变

如果说赞助“川超”是州建投集团在精神层面的投入,那么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则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甘孜的发展轨迹。

“过去从磨西到三号营地要90分钟,现在路修好后只需40分钟。”在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重建工程中,州建投集团用“三年规划、两年建成”的速度,将震后残破的“麻花路”变为畅通无阻的“快速路”。这条道路不仅恢复了交通功能,更成为沿线群众的“产业大道”,带动农产品外销和乡村旅游发展。

而在稻城县,一条连接皮洛遗址、子午二期天文观测基地与色拉花海的公路正在建设中。未来,这条“交旅融合”公路将把天文科研、历史遗址与生态景观串联起来,推动甘孜打造“天文+人文+生态”全时空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州建投集团共承担50个国省干道改扩建项目,总里程2248.4公里,完成投资175.6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致富工程。

责任同行:从“家门口就业”到“孤儿实习岗”

在州建投集团的字典里,“责任”二字不仅写在纸上,更落在实处。

在国道215线白巴路项目中,集团为当地群众设置钢筋绑扎、挡墙砌筑等低门槛岗位,通过“岗前培训+每日讲解”,让约100名群众掌握技能并稳定就业。项目还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工资发放全程可追溯,实现“技能提升+稳定增收”双赢。

在雅江县片区项目,参建单位租赁当地闲置农房作为办公和住宿用房,仅一年就为群众增加收入190余万元。这种“盘活闲置资产”的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中“小而实”的典型案例。

集团还与州儿童福利院签订帮扶协议,为孤儿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培训。截至目前,已为20名孤儿提供实习机会,并通过项目建设帮助2.5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促进就业增收7亿元。

此外,集团积极参与“9·5”泸定地震、森林火灾、泥石流等灾害抢险救灾,累计捐款捐物及投入抢险救灾机具(折资)5000余万元。

“我们不仅是建设者,也是守护者。”易刚告诉记者,“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回馈社会、温暖人心。”

从筑路到筑梦,从输血到造血,甘孜建投正在用行动诠释国有企业的担当。无论是赞助一支球队,还是修建一条路、培训一名工人,其背后都是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与甘孜同行,与民生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