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前
前言
在甘孜州建州75周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中,有一项历史性成就——发现并开发了“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世界奇观,稀世珍宝”的贡嘎山泸定海螺沟旅游资源。我提笔纪实抒写发现、开发海螺沟景观资源的历程,并以《海螺沟冰川公园旅游开营典礼》上、中、下三篇呈上,不只是为了怀念当年资源发现者、开发者、奠基人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更是为了记录海螺沟旅游开发的决策者、推动者、建设者以“敢为天下先”的初心使命,不等不靠、大干快上,用汗水写就的“开拓、担当、敬业、实干、奉献、创业”的海螺沟精神。
海螺沟需要发现(上篇)
世界需要发现,大自然需要发现,海螺沟需要发现。
发现海螺沟旅游资源,是1984—1987年四年四次考察的结果,我是亲历者之一。38年后回望,每一次考察都让我有新的飞跃和成就感。
1984年10月8日至15日,第一次亲历海螺沟风景旅游考察。
1984年,我到泸定县委宣传部工作,职责所在,养成了阅读报刊的习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六大报”及《四川日报》连篇累牍报道四川冒出“人间仙境九寨沟”、湖南横空出世“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外游客蜂拥而至。“一业兴,百业旺”,发展旅游可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实有利可图。泸定有山有水,缺的是发现。我内心萌生寻找泸定“张家界”“九寨沟”的初心,并在部里同事间产生共鸣。说起来轻松激动,行动起来却“天狗吞月——无从下口”。冥思苦想中,时任副部长朱世福、姜淑君回忆起1983年在县城灯光球场放映的科教片《贡嘎山》,片中闪过几幅泸定海螺沟的漂亮画面,甜美的解说词提醒人们:贡嘎山泸定海螺沟是座“聚宝盆”。朱副部长兴奋地说:“先组织人去海螺沟看看!”我是土生土长的泸定人,不惑之年第一次听说“海螺沟”这个地名,第一个报名参加了考察组。10月8日,我们从磨西徒步进沟,历时8天,行程200里,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只能“走马观花”。我第一次进沟的印象是:“一沟原始森林,一沟冷热温泉,一沟冰川,一沟动植物。”
那天走进海螺沟一号冰川,浓雾笼罩,不辨方向;脚下是宽阔的洁白冰川、幽深的大冰裂缝、无底的大冰洞,令人恐惧。我仿佛置身陌生星球——原来海螺沟是一座千年固体水库。此次考察无人作笔记、无照片、无座谈、无文字总结。我不甘心,1985年春节假期两次到沟口四队,走访曾接待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成都生物所、成都地理所专家的农户张光友,以及为专家背运器材、标本的民工周银禄、张明星等,得知科学家刘照光、印开蒲、陈富斌等人的单位。期间,又意外获得1981—1983年海螺沟科考队员宋明昆提供的1983年1月成都地理所编印的《贡嘎山地理考察》资料。1986年2月,我趁出差成都之机登门拜访刘照光研究员,他说:“甘孜州终于有人来找了!”他送我3本《贡嘎山植被》,印开蒲送我3册《川西植物及花卉》。得到专家支持,我写成《泸定县海螺沟燕子沟自然风景资源期待开发与保护的报告》,1985年2月25日以县委宣传部名义呈报泸定县委、县政府,期待引起领导重视。同年3月,成都地质学院边兆祥教授、成都地理所高级工程师陈富斌联名致信时任四川省长杨析综,提出《开发贡嘎山旅游资源,建立贡嘎山自然公园》的建议,与我执笔的《报告》遥相呼应。8月,省建委领导、专家到康定调研风景名胜工作,州建委通知各县上报材料。泸定县城建局将我执笔的《报告》修改打印上报。调研组看后认为《报告》很有价值,当场决定拨专款3万元科考海螺沟。9月11日,泸定县政府致函成都地理所,特邀陈富斌赴泸定考察。
1985年10月5日至11月4日,第二次亲历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
科学引路
此次考察有省建委(今住建厅)指导并拨付3万元经费,州县建委全力配合,科研团队包括:成都地质学院教授边兆祥,成都生物所植物专家印开蒲、工程师华建平,成都地理所专家陈富斌、陈继良、王明龙、金昌平(摄影),省城乡规划院郭黎阳,省环保局张跃林,国家地震局张文联等32人,加上泸定县领导和后勤民工20余人,可谓“大兵团作战”。进沟前,陈富斌在研读县上资料时发现我熟悉沟内情况,点名让我当他的副手。我们穿行原始森林,鉴别树种,测量麦吊杉、康定木兰、连香、杜鹃“树王”的胸径与树高;用温度计测试每眼温泉的水温、流量,并取水样送检;登上1号冰川测海拔,探寻冰湖、冰面河、冰塔、冰裂缝、冰阶梯、冰蘑菇、冰墙、冰川纹理、冰桥;观察猴群、斑羚、野牛、小熊猫、太阳鸟、雪鸽等珍稀动植物分布范围。
事后,我完成《泸定县海螺沟人文景观调查》。11月中旬,由边兆祥指导、陈富斌执笔,邓明前、王明龙、印开蒲、陈继良、黄文诚、杨忠富、张文联等分别完成科考成果并汇总,形成陈富斌主编的《泸定县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海螺沟旅游资源画册》(摄影:金昌平、陈富斌、陈继良、邓明前)及《海螺沟旅游资源录相片》(摄像:王列诗、叶政)。成都地理所将材料送中科院学部委员施雅风、侯学煜、陈述彭、张宗祜、孙殿卿及研究员刘照光评审。1986年2月16日,地理所收到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兰州冰川研究所所长施雅风的书面鉴定:“该报告叙述全面,资料丰富,论证也是好的。我完全支持将海螺沟辟为冰川公园的建议。泸定县人民政府和地理所合作做出这样的成果,值得表扬、提倡,建议报请四川省适当奖励。”(1989年,该报告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富斌、邓明前、金昌平、王列诗、姚洪华获个人二等奖。)孙殿卿的鉴定意见:“我国迄今尚无以现代冰川为主体,再配以其他自然和人文优越条件作为国内旅游之地。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旅游区,也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陈述彭建议:“将贡嘎山区规划为国家公园。”张宗祜认为:“报告为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刘照光评价:“泸定县海螺沟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具备开发条件,可将海螺沟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1987年10月28日,我向海螺沟开发领导小组建议:采纳施雅风、刘照光的意见,将“海螺沟冰川公园”正式更名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1986年10月22日至28日,我亲历了第三次海螺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