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17日

光影相伴,跨越半个世纪的同窗情

◎王巴登

在康定西大街小学1972级的校友记忆里,50余名同窗毕业后如蒲公英般散落各地,在不同岗位上书写人生。如今,三位校友因一份共同的摄影热爱,在退休后重逢于光影世界,一同成为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演绎了“一班三会员”的温情故事。

王明阳是三人中摄影生涯最“专业”的一位。从甘孜日报社的专职摄影记者到甘孜州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的镜头始终聚焦川西大地——雪山下的牦牛群、草原上的赛马节、藏寨里的烟火气,都被他定格成兼具新闻价值与艺术美感的作品。“相机就是我的第二双眼睛,帮我记录下甘孜的每一寸变化。”这是他深耕摄影数十年的初心。

龚卫的摄影情结,则藏着一份“子承父业”的温暖。他的父亲是原甘孜日报社知名摄影记者,耳濡目染间,相机成了他童年最熟悉的 “玩具”。早年在康定县防疫站(后调至龙泉)工作时,他总带着相机穿梭于基层防疫现场,用镜头记录防疫人员的坚守;退休后,他重拾这份热爱,镜头转向成都的市井烟火,茶馆里的盖碗茶、巷弄中的老梧桐,都成了他镜头下的温情瞬间。

王豪的摄影之路,始终与“责任”相伴。从甘孜州防疫站到州卫生局,他将摄影爱好融入工作,扛起了州卫生系统新闻宣传的重任。疫苗接种现场的有序忙碌、乡村医生的奔波身影、医疗政策宣传的生动场景,通过他的镜头走进大众视野。“摄影不只是记录,更是传递卫生健康的温度。”这是他对摄影的独特理解。

岁月流转,三位老同学退休后不约而同定居成都。一次偶然的校友聚会,聊起各自的退休生活,摄影成了最投机的话题。当得知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正在吸纳会员时,三人一拍即合,带着各自的作品申请加入,最终先后获批。

如今,在成都的浣花溪公园、东郊记忆,常能看到三位老人背着相机同行的身影。他们时而交流构图技巧,时而分享拍摄心得,镜头里是风景,镜头外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同窗情。“没想到小时候一起上课的伙伴,老了能一起追光逐影,这份缘分比照片更珍贵。”龚卫的感慨,道出了三人的共同心声。

从康定的少年时光到成都的退休岁月,从各自的职场坚守到共同的光影热爱,康定西大街小学72级的“摄影三会员”,用相机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也书写着同窗情谊的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