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0日

高科技旅游公厕“上新”

有颜值又环保,获游客连连称赞

图为游客使用环保公厕。

本报讯 “坑位小且臭”“天气冷得根本不敢脱裤子,风吹得屁屁凉飕飕的”……这些心酸的吐槽,道出了无数游客在甘孜旅游时的如厕窘境。“如厕难”成了制约甘孜文旅发展的堵点。

面对这一困扰甘孜文旅发展多年的痛点,我州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寻求攻克川西高原“入厕难”等系列技术问题方案。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州文广旅局通过多次考察和调研,在众多企业中选择中云汇(成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中环美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分别在鱼子西星空营地和红海子打造建设环保卫生高科技旅游公厕,并开展试点实验。这两座环保公厕惊艳亮相后,彻底颠覆了游客对高原厕所的刻板印象。

新建成的环保公厕将真空厕所与休息室相结合,让高原地区游客不仅能舒心如厕,还能放心休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这两座公厕迎来了实实在在的考验。据统计,红海子公共厕所从10月1日到15日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累计用水量仅10吨左右。

游客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厕所的图片和体验,为这份“贴心”点赞,对川西高原公厕的评价彻底反转:“新厕所又宽敞又干净,还能供暖、供氧,太惊喜了!”这些称赞与从前的吐槽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红海子和鱼子西星空营地两座厕所均由企业捐赠建设,不仅解了游客的“燃眉之急”,更是探索出“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良性循环,为全州类似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范式。

州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冬季这两座公厕经受住寒冬的考验后,全州将推广这种高科技环保公厕,逐步覆盖景区、景点及国道318沿线,彻底解决“如厕难”问题,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如厕体验。同时,为让公厕更好融入高原雪山风光与当地民俗文化,还将对公厕外观进行特色改造设计,使其既是实用的服务设施,也是呼应当地风貌的“小景观”。

全媒体见习记者 陈雨 文/图

相关链接

高原新公厕凭啥圈粉?

这些“黑科技”藏着大玄机

我州新亮相的两座环保公厕,可不是简单的“干净”,背后的科技亮点才是硬核实力:

红海子中环美境旅游驿站厕所:把“痛点”变“亮点”

一、真空系统“三连胜”:冬天管道不冻堵、全程无臭味、用水省到极致。传统水冲厕所冬天易冻,这里靠负压抽吸,管道里只有少量水和气体混合物,较难冻住;排污口装了专利防臭阀,异味跑不出来;每次冲水仅0.5—1升,比传统厕所节水90%,在缺水的高原太关键。

二、太阳能“自给自足”:屋顶的光伏板在充足阳光下,晴天日均发电122.3度,不仅够照明、抽真空,多余电能还能存起来,阴雨天也不断电,完全靠清洁能源。

三、排污零污染:清水有专门箱体补给,污水则进密闭暂存罐,由环保公司用吸污车转运到山下处理厂,全程不滴漏,守住红海子的净土;还靠付费休息位、热饮、供氧等服务覆盖运维成本,实现可持续。

鱼子西5G智慧碳中和公厕:重新定义高原厕所

一、极寒天也能“温暖如厕”:空调+新风+地暖联动,室内恒温20—25℃,哪怕外面是-50℃极寒,也能正常使用,彻底告别“冬天闭厕”。

二、粪污变“宝贝”:靠自主研发的云管理系统调控微生物,24小时把粪污转化成有机肥,年减排量相当于种300棵云杉,真正实现“零排放、全循环”。

三、能源“全靠天”还够用:屋顶光伏板加微型风力发电机,构成风光互补系统,配合储能装置实现100%离网运行,碳排放趋近于零。

四、智慧管理不“掉链”: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200多个数据点,比如厕位有没有人、设备坏没坏、空气臭不臭,故障响应快60%,运维效率比传统厕所高15%,大客流时也不用久等,单日能服务2000人次,峰值等待不超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