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琴
近年来,出现了消费者因轻信“征信修复”广告导致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净化征信市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邮储银行甘孜州分行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征信修复陷阱”。
认清“征信修复”本质,警惕三大风险
虚假承诺陷阱。非法中介常以“内部渠道”“100%修复成功”为噱头,收取高额费用,实则无法删除真实、准确的不良征信记录,事后失联跑路。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5年,任何机构无权随意修改或删除。
法律风险升级。非法中介诱导消费者伪造银行流水、虚假病历,甚至伪造公章制作“申诉文件”,或教唆其反复投诉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提交虚假投诉材料。此类行为涉嫌伪造证据、诈骗,消费者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信息泄露隐患。非法中介以“修复征信需核实身份”为由,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可能导致信息被转卖给黑灰产业用于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非法活动。
依法维护征信权益,牢记四大合法途径
异议申诉:如果金融消费者认为征信报告存在错误或遗漏的,可以向记载该征信记录的金融机构或当地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网点申请,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合法申诉:因特殊原因(如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逾期,可向金融机构提交书面说明及证明材料,申请调整还款方案。
主动“修复”:不良征信记录无法“修复”,但可通过按时还款、还清逾期的欠款等积累良好信用记录自然覆盖负面信息,征信恢复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持续良好信用行为的过程。
保留证据,及时举报:若遭遇“征信修复”诈骗,立即保存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当地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举报。
重要警示
“征信修复”≠“征信异议”。警惕所谓“征信修复培训”“专业信用修复”“花钱洗白征信”等,均为诈骗或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