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2日

理塘高城镇

搭建见习平台 助力青年就业

见习基地老师正在指导青年学习。

“以前没接触过基层工作,现在去县委组织部报材料、在村(社区)党建群发通知,这些活儿都熟了!”理塘县高城镇党建办见习生、泽曲村青年达洼,刚送完党建材料便忙着在干部群发布通知,语气干练自信。这日常一幕,既是一名待业青年的成长蜕变,更映照出高城镇搭建就业见习平台、助力青年扎根基层的扎实成效。

今年7月,结合县委、县政府“稳就业、促成长”部署,高城镇党委、政府主动破题,对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待业青年“就业无门、实践无岗”痛点,推进就业见习基地申报。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约后,首批12名通过公开招录的青年,依实际需求被分配至镇党建办、便民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等核心岗位,开启“实践练兵”。

27岁的达洼曾是高城镇待业青年中的一员,怀揣考公梦却因公文写作能力不足屡屡受挫。“懂藏汉双语、熟悉本地情况是他的优势,不了解公文规范是短板。”高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泽仁曲忠精准研判。基于此,达洼经基地“一对一”面试后进入镇党建办,由组织委员志玛拥忠担任专属导师,开启“骨干带教”。

“志玛老师教我报材料要‘先明确上级要求、再逐项收数据、最后规范汇总’,一步都不能错。”达洼回忆,起初报送材料常因目录乱、数据漏被退回,志玛拥忠陪他逐页梳理、逐数核对,手把手教格式与逻辑;在党建群发通知,他习惯用“大白话”,老师帮他改成严谨规范的表述,还教他按需调整沟通方式。如今,达洼每周能独立报送2-3次材料,发通知、整表格、写短文样样能行。见习不仅帮他摆脱“待业焦虑”,更积累了考公实践素材,让备考更有方向。“想好好把握机会,凭本事考上公务员,像志玛老师一样把基层小事做好。”谈及未来,他眼神坚定。

达洼的蜕变,是高城镇见习基地“按需培养+骨干带教”模式的缩影。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吸纳14名待业青年,均实现“岗位精准匹配、导师全程跟进”:便民服务中心的白马拉西跟着专干杨天杰学宅基地手续办理、群众接待;应急办的扎西多吉参与消防隐患排查、应急物资整理,能力持续提升。

“我们不仅给青年‘岗位’,更要给‘成长路径’。”高城镇党委书记泽仁四郎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见习机制,对接更多优质岗位,让更多理塘青年在家乡沃土实现人生价值,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理塘县高城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