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2日

宜宾携手新龙

以“三产联动”破题产业振兴

宜宾市第七批援新工作队一行到江安县甘宜园区调研探索对口援建帮扶新路径。

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文/图

为深入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对39个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部署,宜宾市精准聚焦结对地区新龙县的产业发展短板,创新提出并实践“强一产、破二产、活三产”的协作路径,着力构建紧密相连的产业共同体,助力新龙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追赶,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产转型: 从“传统分散”迈向“现代集群”

长期以来,新龙县农牧业面临着经营分散、规模有限、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发展瓶颈。宜宾市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当地第一产业实现深刻变革。

在现代化改造方面,宜宾协助新龙县集中打造银多乡、拉日马镇、友谊乡三处高原山地牧场,集成养殖、育肥、青储等多重功能,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目前,全县牲畜存栏量已达13.23万头,牦牛出栏量达2.63万头,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数字化赋能成为关键一步。宜宾投入58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新龙县数字化农业建设项目,将120亩产业园区科学规划为农旅融合区、冷链物流仓储区等六大功能板块,并配套建设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中心,形成“6区1中心”的多元格局。该平台实现了农情观测与有机溯源全覆盖,初步达成“一平台统筹全县农业”的管理目标,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有机化发展道路上,两地携手融入甘孜州“有机之州”建设蓝图,共同打造大盖、雄龙西、博美三处科技示范园,构建“一心三带两基地”的产业布局,推动有机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新龙县已成功创建1个省级三星级园区和2个州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6个有机(含转换)认证产品。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80个村的集体经济年增收均超过5万元,有机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经济效益稳步攀升。

二产破冰:

从“零的突破”蓄力“产业起航”

面对新龙县规上工业企业长期空白的局面,宜宾市以精准招商为突破口,助力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招大引强,打破僵局。宜宾依托自身科研智力资源,结合新龙县丰富的水电、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禀赋,成功引进并落地新龙县首家科技型企业——磐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该公司产值达2170万元,不仅为宜宾企业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更关键的是实现了新龙县规上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开启了两地产业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拓宽渠道,汇聚动能。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宜宾协助新龙县成功举办首届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大会,吸引了包括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园、林丰农业、高原精灵在内的9家企业落户,到位资金2.7亿元,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深挖潜能,转化优势。围绕雅砻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目标,宜宾联合多方帮扶力量,协调推进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其中,20万千瓦色戈光伏储能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8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完成法人优选。同时,投入3730万元帮扶资金,规划落实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力推动新龙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

三产升级:

从“山重水复”走向“产销通达”

为解决新龙县特色产品“出山难、销售难”的问题,宜宾市以消费帮扶为切入点,带动第三产业实现活力迸发。

创新链条,打通梗阻。依托“大宜宾”“酒都惠”等本地互联网服务平台,宜宾协助新龙县建成电商物流服务中心,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闭环,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化发展。

优化供应链,拓宽销路。宜宾积极联合浙江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帮扶力量,共同制定消费帮扶计划,成功打通大型商超采购、工会福利采购等稳定渠道,有效提升了新龙县农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超过3800万元。

延伸销售链,打造品牌。宜宾多次组织新龙县企业组团参加北京“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四川省欠发达县域产业合作推介会等各类活动30余场。同时,结合新龙县“康巴红・新龙十三”民俗文化旅游季,举办“蜀里安逸・乐购甘孜”消费补贴系列活动,助力高原农特产品跨越山海、走进城市,累计带动消费超800万元,新龙产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据悉,宜宾市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托底性帮扶这一关键契机,持续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新龙县坚实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新龙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