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2日

展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与成就,吸引超200万观众到访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金奖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一角。 资料图

日前,在世博会颁奖典礼上,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在与25个大型自建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大型自建馆展示类金奖。

从1851年“荣记湖丝”的孤勇,到1982年新中国在世博舞台的首次亮相,再到2010年上海浦东“东方之冠”的盛放……2025年的大阪,“中华书简”展卷梦洲世博园,中国再次向世界递出一张新名片。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设计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将竹简这个古老的信息传递工具与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将“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作为叙事主线,展示了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走进中国馆,渐次打开的竹简,将参观者带入一个美妙的生态空间,层层递进、一步一景的园林式展陈设计,引人入胜,体现了含蓄的东方美学。各个主题展览依次展开,空间高低、明暗变化丰富,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竹简曲墙之外有细长的格栅帷幕,如同竹帘,帘内有竹林小径,帘外有林木婆娑,东方园林的意境,让参观者获得独特的体验。

绿色,是此次中国馆展陈设计的主色调。“全生命周期绿色展陈”体系,是中国馆的一大亮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全过程工程咨询总负责人孙建超介绍:“在‘绿水青山’与‘生生不息’展区,我们打破‘展陈仅存在于室内’的传统认知。在建筑层面,以‘中华书简’为灵感,采用竹材与钢结构结合的装配式墙体,镌刻119句经典诗词,竹材的低碳固碳属性契合展陈主题;内容层面,通过‘八网融合’智慧城市沙盘、《共绘桃花源》AI互动装置,让观众从‘看生态’升级为‘创生态’。在《共绘桃花源》展项中,全球观众的手绘生态创意经AI合成,形成实时生长的数字画卷,直观传递‘生生不息’的理念。”

无论是通过“前后对比影像+数据可视化”呈现厦门筼筜湖“白鹭归来”、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等代表性案例,还是在“青山明月”长廊以木雕展现朱鹮保护合作、大熊猫交流等故事,中国馆都让绿色理念跨越国界,产生情感共鸣。

据悉,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最受欢迎、最具人气的场馆之一,吸引了超过200万世博观众到访,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政要、知名人士亲临中国馆,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馆之所以能在世博会上打动世界,恰在于它把“我”写成“我们”——把长江、黄河的水接进太平洋,让稻穗的芬芳飘向非洲的餐桌,将空间站的视角与地球村的灯火相接,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走进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

孙建超表示,中国馆用世界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故事,并让这个故事走进了数百万参观者的心里。

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