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10月22日

杨绛的百年人生智慧

◎杨力

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杨绛先生以105年的生命历程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卓越。《杨绛传》不仅记录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百年人生,更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生活哲学——在平凡中追求永恒,在淡泊中成就伟大。

淡泊明志: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

杨绛生于1911年,成长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洪流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法学家,母亲知书达理,这样的家庭培养了她“不争”的品格。当同龄人追逐时髦时,年轻的杨绛却沉浸书海,她说:“天下好东西多着呢,不可能样样都有。”这种对物质欲望的克制,成为她一生的精神底色。

杨绛的淡泊尤其体现在她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上。当西班牙政府因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而邀请她出访时,她最初婉拒,认为“没有必要”。她从不参加自己著作的签售会,认为“把稿子交出去,关于怎么卖书,就不是自己该管的事了”。这种态度在当今文坛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应当超越功利,回归本真。

坚韧不拔:逆境中的精神高度

在特殊年代,这位优雅的知识分子被剃阴阳头、罚扫厕所,却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精神定力。她将扫厕所视为“一份正常的工作”,认真完成;用自制的假发遮掩被羞辱的痕迹,哼着歌拎着菜篮子出门。面对不公,她没有崩溃或反抗,而是以沉默的尊严承受一切。

杨绛的坚韧更体现在学术追求上。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她依然坚持翻译《堂吉诃德》,前后历经十多年,有时一天只能翻译500字左右。当原译稿在动乱中丢失后,她没有放弃,而是重新开始,最终成就了被公认为最优秀的中文译本。

爱的艺术:婚姻与家庭的智慧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中国知识界的佳话。1932年在清华园,钱钟书一句“我没有结婚”,杨绛回应“我怕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是一眼万年”。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认为她“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在婚姻中,杨绛展现了非凡的智慧。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甘愿为丈夫洗手作羹汤。当清华规定夫妻不能同时任正教授时,她毫不犹豫自降为兼职教授。在女儿钱瑗和丈夫相继离世后,八十多岁的杨绛独自“打扫战场”,整理钱钟书浩繁的手稿,并写下了《我们仨》。

丰富的安静:跨越世纪的生命启示

晚年的杨绛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却依然笔耕不辍,104岁时还出版了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她的居所简朴至极,却承载着一个丰盈的灵魂。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杨绛将她和丈夫的稿费全部捐给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且坚持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慷慨与她个人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她总穿旧衣,脚上的鞋甚至是已离世女儿穿过的。

《杨绛传》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百年历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示范。她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句话或许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注解——在平淡中追求卓越,在安静中成就永恒。